第二百零三章(1 / 2)

加入书签

第二百零三章

十二月初二,黄昏酉时

来自江东的最后一批援军——金畴率领的5000吴郡军搭乘船只,经纵阳河赶到了庐江。

州牧府议事厅内

徐庶向陆逊、金畴、贺齐三人详细地介绍着敌情动向,以及初步制定的作战计划。

“斥候刚刚回报,于禁军的踪迹暂时已经失去……”徐庶站在大厅中央,侃侃分析道,“但若不出意外,于禁应该就在寿县、合肥、安丰这一带。 ”

“暂时失去踪迹?”金畴略显疑惑地询问道,“军师,于禁有一万五千多人,怎么会无缘无故地失去踪迹?”

“于禁精通兵法,擅长用兵,更关键的是,他对寿春、乃至庐江的地形并不陌生。 建安二年时,于禁曾随曹操攻打过当时占据寿春的袁术。

”徐庶指着身旁摆放的庐江、寿春地理沙盘,不紧不慢地说道,“此外,寿县、合肥至安丰这一带的地形相当复杂,再加上于禁也有可能西向进入章陵郡,故而斥候的探寻有些不便!”

顿了顿,徐庶继续说道:“但我已命斥候加大搜索力度,相信不久便会有消息传回!”

一袭素色战袍、飘逸若仙的陆逊略一思索,和声询问道:“军师,斥候最后一次发现敌军踪迹是在何处?”

徐庶指着沙盘上一处地点说道:“是在合肥西北的紫蓬山附近,已经毗邻寿春,斥候在那里发现有埋锅造饭的痕迹……”

“伯言想到了什么?”刘备笑了笑,以期冀的目光看向陆逊。

对才干卓著却谦逊温和的陆逊,刘备是相当看好的,当日便毫不犹豫地将位置极其重要的九江郡太守之职交于了他。

“主公,以逊之愚见。

于禁恐怕是有意图谋庐江,或是准备以攻袭庐江为饵、钓魏延将军南下!”陆逊一拱手,带着淡然而从容地微笑,“从适才军师所说,敌军最先停驻的几处地点看似凌乱,但实际上都是以寿春城为中心,形成一个半环状,这说明于禁原本应当是准备攻袭寿春。

不过。 可能是察觉魏将军防卫严密,于禁不得不放弃这个念头。 随后,于禁曾南下深入合肥境内50余里,便说明了这一点!”

指点着沙盘上的地点,陆逊以右手慢慢划出了于禁军的行军轨迹:“最奇怪的就是这最后探查到的踪迹,显然于禁又重新北返了。

已知寿春难以图谋,却又再次摆出进击寿春的姿态,恐怕非于禁这等擅长用兵之人所会为之。 ”

厅里的一众文武对于禁军曾经留下地踪迹早有所知。 然而他们却未能从中理出什么头绪来,如今被陆逊这样一分析,都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陆逊自出仕后,一直都呆在江东,三年多时间只有过一次短暂的寿春之行。 与刘备麾下许多将、官都不熟悉。

许多人虽然听说过陆逊的一些事迹经历,但却对他年纪轻轻便担任九江太守、昭武中郎将这样的重职有所蜚议,认为他才不能符其任。

但眼前陆逊对军情细致而深远的分析,却让不少人对其另眼相看起来。

刘备与徐庶对视一眼。 都看出对方眸中浮现的笑意。 其实,徐庶先前已对刘备作过一番分析,结论跟陆逊基本相似。 当然,徐庶并未将分析的结果告诉其余人。

不远处地鲁肃轻捋着颔下清须,嘴角带着一丝笑意地看着小自己几乎小上一轮的陆逊,这个曾被故友周瑜极为看重的年轻人。

“那伯言认为应当如何抵挡于禁?”刘备凝目看向陆逊,和声询问道。

“以锦帆水军封锁淮水,断绝于禁退路。 而后以寿春、庐江两郡兵马逼压敌军。

寻觅最佳地点将敌围而歼之!”陆逊的声音依然温文尔雅,但语中流露出无比的肯定————刘备问地是如何“抵挡”,陆逊回答的却是如何“歼”敌。

“同时,主公还可向荆州牧刘琦请求一臂之助,由荆州军和李通将军一道封锁于禁西向的道路。 如此一来,于禁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惟有束手就擒!”

刘备眼中一亮。 不由得微微颔了颔首。 陆逊的计划。 几乎跟关羽急件中由诸葛亮所提建议一般无二。

刘备轻轻一拍身前桌案,正色说道:“伯言。 我若将庐江25000大军(包括新赶到地15000人)交付于你,你可能为我击破于禁?”

听刘备竟有意让自己担任一军主帅,陆逊微微一愕后,随即拱手至额,慨然说道:“愿为主公效劳!”

“好!”刘备长身而起,从桌案上拿起自己的配剑,走到陆逊身旁,“陆逊听令!”

“末将在!”陆逊单膝跪地,昂然看向刘备。

“晋陆逊为中护军(与偏、裨将军同阶)一职,并统帅庐江全郡兵马,会同厉锋将军魏延迎击于禁!”刘备下达了命令后,亲将手中配剑交在了陆逊手中。

“诺!”心神一阵激动,陆逊双手接过配剑,便欲躬身施礼。

刘备先行将陆逊托起,轻轻说了一句:“好好干!”

陆逊也不再说什么,只是双手重重地合抱成拳,摆放在自己的额头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