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七章 社会名流(1 / 1)
明远集团在香港的排场是陈致远领导的怀圣堂医药公司所不能比的,从人员配置、硬件和软件各方面都不在一个档次上。这也难怪,作为亚洲的金融中心,云集着来自世界各国的跨国公司,公司的形象就是一张脸,肯定不能掉了份。
虽然明远集团进驻香港已经有两三年,但是在众多老牌公司面前只能算是个新人,集团的主导业务还是在国内。目前放到香港本地的投资不大,在不了解情况的人眼中,明远集团除了一家小家电企业似乎并没有别的经营项目,所以基本上还是间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要不是因为明远是第一家在香港恒生上市的中国大陆企业,只怕没几个人知道它的存在。
然而赵启明和张廷这几年为此付出的心血,却比任何时候都要多。一个大型集团公司要想在香港这块风水宝地长远发展,急公近利肯定很快就会玩完,成就一番事业没有根其是不行的。因此他们在不断调整和完善着,这里的环境不比上海,赵启明刚到香港的时候,光是在学习相关法律和熟悉行业操守上就用了几个月的时间。
张廷更是把奸商当成一位新学员一样调教,从个人形象到一些经常要的参加宴会、酒会相关注意事项,甚至是他的笑容这类细枝末节,都进行了严格的训练。公司长远发展靠的不仅是个人奋斗,要想让自己的企业达到一个高度,做为企业的领导人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档次。否则的话,哪怕你手里的钱再多,顶多被人看成是一个暴发户罢了,而这一点是所有上流社会的人最忌讳的。
在香港这样的地方,想要把生意做大,企业领导者与企业本身的良好形象至关重要。这需要在各种社交场所中,与那些跨国企业的经理、银行家、达官显贵们打交道,通过这个过程让别人慢慢加深对个人及其所代表的公司的印象。
这两三年赵启明的日子并不好过,由于张廷自己的身份有局限性,开始的时候只能把赵启明带进中产阶级的交际圈。结识的都是一些小有资历的房地产经纪人、中小型企业的老板之类的人物,与真正的上流社会还有一定的距离。
但这只是一个积累社交经验以及人气的过程,张廷并不打算让赵启明在这个层面发展下去,只是希望他在这种环境中得到熏陶,改掉原来的一些不良习惯,了解和掌握必要的交谈技巧,总而言之为进一步向上迈进做努力。
赵启明经常会对这些感到厌烦,以他的个性,非常不喜欢干这种无聊的差事,他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的生意。但张廷提醒他:人和企业一样,成长是要有一个过程的,这不比在国内搞投机生意挣钱,几天就能涮个上百万到手。没有经过这样的训练,是不可能被上流社会所接受的,那就别指望任何人跟你谈生意。
提升自己的名气当然还包括搞慈善事业,这是成为上流社会一份子的标志之一,也是提高自己社会知名度最有利的捷径。在做了一段时间的准备工作之后,赵启明以明远公司的名义,给香港大学赞助了六百万港币,还为某个基金会掏了一千万,平时更是混迹于大大小小的慈善酒会砸钱回收“废品”。
然后张廷花钱让几个小报的记者对赵启明进行专访,拍封面照,赵启明感觉自己跟香港无线的当家花旦似的。
听从张廷的安排干了这些之后,赵启明逐渐体会到那些有钱没地方扔的人,筹办所谓慈善事业的真实目的,这绝对不是闲得没事干,其中的好处是不能用钱来衡量的。
当终有一天赵启明以明远集团总裁的身份混进上流交际圈时,还是有少数人把他当成了大陆某位高官或某暴发户的公子,基本上不大理睬他。但大部分人或多或少的听说过他的名字,而且奸商最擅长的就是演戏,言谈举止也是恰到好处,脸上始终带着温和的微笑,把绅士风度演绎得淋漓尽致,很快就让这些眼高于顶的人对他刮目相看。
从此以后,赵启明才真正体会到了张廷这么久以来的苦心孤诣。虽然这种社交圈里的人也是和他所接触过的中产阶级那帮人一样,利用舞会鸡尾酒会谈生意了解一些信息,但是他们口中所提到的,动辄就是数千万、上亿美元的业务,所涉及的范围不仅仅是某一个国家,而是东南亚、亚太、欧洲、美洲这些国际区域。
在这种交际场所,衡量一个人社会地位的标准不仅是对方的职务和身份,还包括与之相符的个人形象。用张廷的话说:“哪怕你是一堆垃圾,也要在上面盖上一件燕尾服,这就是上流社会。”
可以说赵启明这么久以来生活和工作的重点就是转变自己的身份,为了让自己爬上那个金字塔的小尖尖不懈努力着,现在终于初步达到了目的。与日本味之素公司的那笔生意,就是在这样的酒会上聊到的。
按照张廷和陈法林的构想,是要把赵启明培养成一个跨国公司的领导者,打出明远集团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而陈致远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是打理好公司在国内的事务,由他们两人共同主持明远集团。
从当前的形势来说,香港这边暂时还无法带给公司多大的业务量,好在明远集团的董事会成员是张廷、赵启明、陈法林、齐雅婷、李胖子、张志诚以及吴伟良这几个人,在决策上对赵启明和张廷是绝对没有任何意见,这才使他们的计划得以逐步实施。
李胖子只是在去年赵启明捐款的事情上感到有点心疼,白花花的银子居然只换回来一张纸,这让他难以理解。但他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全是跟着赵启明挣来的,服从奸商的决定对他来说已经慢慢演变成一种习惯,自己的脑子基本上成了摆设。尤其是公司发展到现在这个局面,他心里再不爽也只是听之任之,丝毫不会怀疑赵启明的正确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