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 第二零七章 手下留情(1 / 2)
陆止在翰林院正堂问案的决定,在朝臣之中引发了更大的议论。
以往一过散朝的时间,各个大臣便走的人影不见,各自到各自的衙门点卯理事去了。如今散朝已经半日,各个衙门里依然不见主官老爷的到来。
各位主官老爷们像是约好了一般,换了便服,骑马乘轿,颠颠地聚在了与紫禁城只有一街之隔的东长安街玉河北桥附近。
原因无他,只因距此不远处,便是翰林院院址所在。
附近茶馆里平时便一座难求,今天更是座无虚席。所有人都在议论陆止主动请缨调查此事,又将调查地点选在翰林院,到底是想干什么。
施压?立威?为他的师父开脱?还是什么别的原因?
翰林院里,各位才高八斗的翰林们三五围聚着站在大堂院中,也是为此议论纷纷。
一位眉目清秀,在年轻翰林中颇得声望推崇的翰林编修,早就看不惯苏党一派的嚣张跋扈。此前和挺苏一派的人动手的翰林里面,就有他一个。现在他秀气的脸上,还挂着两处彩头。
他看着众人议论不休,热血上涌,便登高到一处台阶上,大声道:“我们到底为何打起来,难道领衔来查的那位秉笔太监不知道吗?有当朝重臣涉嫌谋逆,朝野上下人尽皆知,如此大事,天子却像毫不知情一般。是谁蒙蔽了天听,是谁在如此大事上只手遮天?”
他此言一出,场中瞬间一片寂静。
年轻的翰林编修继续道:“他身为司礼监秉笔太监,不将此事上达天听,反而来我们这里查些鸡毛蒜皮之事,根本全无道理!我看他想要领衔调查此事,分明就是为虎作伥,想要让狼子野心之人更有机会将奸计得逞!”
“我们自幼读圣贤书,听圣贤之教诲。十年寒窗,得入翰林,为的是什么?为的不是向权臣折腰,向富贵低头,而是为国尽忠,求仁取义!如今国有豺狼,乌云蔽月,小人弄权,我们岂可坐视不理!”
“不论是谁来,我们都应该要让他给出一个说法来!别说只是一个秉笔太监,就算是掌印太监,就算是阁老首辅,又能如何?自荆楚屈原起,千百年来,我们文人风骨何惧!”
年轻翰林编修的最后一句话,有如一声震耳惊雷,让在场的其余年轻翰林们,都热血沸腾了起来。
众人纷纷附和。
“不错,我们有何惧!”
“为国为民,虽死不惜!”
“誓要让他给个说法出来,否则决不让他出翰林院大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