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1章:武信侯的思量(1 / 2)

加入书签

『PS:看书评似乎有书友误会了,错将「王龁」、「王戬」当成了一个人,其实这是两个人,均是以秦国历史名将为原型。』

————以下正文————

“……眼下暴虐的魏军正残害着我川人,我希望贵军能出兵相助,解救我数十万川人于水火。”

面朝着仍面露震撼之色的秦少君,以及那位神情肃穆的秦军主帅、武信侯公孙起,巴布赫抱拳,恭顺地恳求道。

然而,秦少君尚沉浸在对魏公子姬润变化之大的震撼中,而武信侯公孙起,则眯着眼睛思考着巴布赫的恳求。

平心而论,武信侯公孙起根本没想过要支援乌须部落。

毕竟『拉拢三川内反魏势力』这项提议,是由秦少君提出来的,而他武信侯公孙起,则丝毫没想过要依靠那些不成事的川人部落在击败魏国。

道理很简单——靠不住。

还记得前年发生的那场『魏秦三川战役』中,秦少君同样采取了拉拢乌须部落、羯部落、羚部落的策略,可结果呢?由于魏公子姬润一手主导了『函谷战大捷』,击败了二十万秦军,以至于当时曾一度倒向秦国的那些川人部落,在魏公子姬润的威逼利诱下对战败的秦军发动了落井下石般的围剿,从而导致『一日战役』的发生,使得整整二十万秦军,最终仅只有千余名士卒逃回秦国。

在经过那件事后,武信侯公孙起就给川人贴上了『不可信任』的标签。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两者并没有坚实的利益基础。

就好比川雒联盟与魏国,尽管川雒联盟下的羱族部落,有好些对魏公子姬润决定对乌须部落开战一事感到强烈不满,但从始至终,却没有几个人敢跳出来正面挑战那位肃王殿下的权威,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赵弘润的赫赫威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些羱族部落不想放弃他们如今的地位。

虽说乌须王庭是羱族人的信仰,可为此退出川雒联盟,这还是不值当的。就算那些族长们自己狠得下心来,也未必能得到其余族人的支持。

可在这边,乌须部落、羯部落、羚部落等几个部落组成的小团体,与秦国却并没有多少坚实的利益基础。

虽然秦国也仿造川雒联盟,与羯、羚部落展开了贸易,但档次与规模,跟川雒联盟的『魏川贸易』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为何?

原因很简单:秦国穷。

三川的主要特产是羊肉、羊毛、羊皮、羊骨制品等等羊类物什,还有就是奴隶。

然而在秦国,平民的口粮基本上以蔬菜与杂粮为主,绝大多数的秦人只穿着粗布衣,秦人孩童更是穷到光着屁股满地跑的地步,他们何来的购买力,去采购三川的种种特产?

不可否认,即便是在魏国,羊肉基本上也只是魏国贵族才有财力享受的美食,可问题是,羊肉从来不是魏川贸易中的大额交易,魏川贸易的大额交易是什么?是羊毛、羊皮以及奴隶!

魏国的平民就算再穷,也能买得起羊毛编制的冬衣,毕竟在三川臣服于魏国之后,羊毛的价格远远低于棉花,而魏国目前拥有差不多九百万的总国民人口,因此算上羊毛冬衣的损耗情况,川雒联盟仅羊毛这一项能永远维持下去,甚至于,还无法满足魏国平民的需要。

而奴隶就更不必多说的,魏国这些年来展开的种种大规模工程建设,还有那些尚未展开的,需要数以百万计的劳力,再加上那些魏国商人也热衷于购买奴隶作为家仆,因此,哪怕川雒联盟向魏国倾销再多的奴隶,魏国都能一口吃下,甚至于,仍嫌不足。

而反过来说,魏国的商品在三川亦极为畅销,再加上因为楚暘城君熊拓与魏肃王赵弘润私底下的走私行为,使得一部分楚国特产也能进入三川,这使得川人刚刚从魏人手中得到的钱财,转手就购买了魏、卫、楚、宋四地的特产——双方的交易金额几近持平,这才是川雒联盟与魏国展开贸易时长久不衰的根本原因。

而秦国与三川的贸易,两者的交易金额根本不平等,怎么可能长久维持下去?

羊肉首先排除,因为秦国的平民基本上只吃自家种的粮食与蔬菜,几乎很少去市集采购。

羊毛、羊皮也不必多说,连肚子都填不饱的秦国平民,会去想过冬御寒的问题?秦国最常见的过冬办法就是一家几口整个冬天躲在屋子里烧柴火取暖。

羊骨制品就不必多说了,这种几无作用的装饰物,在秦国平民的眼中等同于奢侈物。

至于奴隶……秦国根本不缺劳动力。

而三川能从秦国这边得到什么呢?青铜武器?拜托,魏国私底下出售给川雒联盟的武器,那已经是合金兵器了,要秦国这种落后整整两代的兵器有什么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