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赵一曼团聚,王明纠结(2 / 2)

加入书签

赵一曼找到陈云,请他帮助说服王明。找陈云的主意是小路早就给她设计好的。陈云好说歹说,王明同意了他们的行动,但是马上给延安发电报,对满洲先遣队购买设备的做法给予严厉地批评。

王明还是很有本事的,他走共产国际的上层路线,很快,计划就批下来了。

买到的小型成套设备有一套步枪生产线,一套小型的炼钢设备。其他的小型机床也买到了几套。小路在海参崴用黄金兑换的卢布被花了个干净,还欠百分之三十多的钱。

赵一曼不甘心,要求降价。这些天,办事人员已经怕了这个中国女性,特别是看到了他双手双臂和脖子等露出的累累伤痕,对她开始尊敬起来,经过研究和轻视上级,最终把价格降下来。

这时候,伊春的消息已经传来了,伊春已经解放,可以从海参崴接受交换到的物资。

赵一曼回电,要求派人来运输新购买的设备,然后,把设备托付给中国代表团王明等人,离开苏联,动身去欧洲其他国家。

王明本来要留他在苏联,让她在莫斯科继续学习,然后再和代表团一起回国,赵一曼表示,自己身上有任务,不能停留。

王明问他满洲的最新形势,赵一曼告诉他,在小兴安岭已经开辟了一个叫伊春的根据地。现在根据地很不稳定,很危险。根据地的同志欢迎他们去,但是如果代表团要去那里,一定要主意安全。

|

经过王明陈云等人帮助,赵一曼到了法国,见到了她的丈夫陈达邦。

陈达邦本来和赵一曼一起在中山大学学习。后来赵一曼回国,陈达邦继续留在中山大学学习。99年,中山大学解散,陈达邦继续留在苏联,任莫斯科外国出版社中国印刷部主任,专门负责**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印刷业务,同苏联印刷界有“广泛交往”。

95年,吴玉章在法国巴黎创办《救国时报》,通过莫斯科**代表团调陈达邦去巴黎主持印刷业务,任《救国时报》印刷部主任,兼印刷厂厂长。

陈达邦懂法语,克服困难,保证了《救国时报》的印刷。《救国时报》在巴黎共出版发行了5期,通过邮寄渠道寄回国内。陈云写的介绍长征的文章就是通过《救国时报》和国内广大读者见面的。

他亲手排印过《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也亲手排印过东北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与日本侵略军浴血奋战的文章,还排印过有关赵一曼的文章,如今夫妻相见,见妻子就是赵一曼,浑身伤痕累累,痛哭失声。

这一次,莫斯科代表团方面决定陈达邦和赵一曼一起去美国,如果能在美国办报就留在美国,如果不成就和赵一曼一起回国。

陈达邦自己坚决要求回国,他要到抗战前线,和日本人作战。

组织上要求他和赵一曼一起去美国,完成任务后,从檀香山回国,参加抗战。

**

,陈达邦,赵一曼的丈夫,他是任弼时的亲戚。解放后,陈达邦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五十年代,陈达邦参与了第一批人民币在苏联印刷的工作。

,李一超就是赵一曼的事实到了955年才调查核实清楚。电影《赵一曼》的家庭剧情,说的大多是她在东北地下活动地假夫妻经历。

百人会之关东局:(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