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2章 残存的日军(2 / 2)
如今和以往不同,现在,乌苏里江流域全部解放,残余日军已经清除干净,政府已经做好了规划,要大规模开展建设。从海参崴向北到伯力着一个长条地带,是平原和山区丘陵,适宜人口居住,适宜开发。附近有矿山,有河流,是个工业,适合农业。
政府的计划,要把这里建设成一个千万人口的经济核心区,以工业,航运业,林业,矿业为主,以农业,渔业为辅。几条铁路公路向东向西规划好了,战俘和民工已经开始建设了。这里要建成向库页岛,勘察加半岛,甚至白令海峡的跳板。
最重要的,是这里要建成南据日本的基地。驻军有海军和珲春一带,南防日本。海参崴以北为后方,计划将来不驻军队。
这个规划可谓雄伟,很多人都为之振奋。而且在前一阶段朱毛来东北的会议上,已经批准了这个规划,这个规划还得到了毛公的赞许,并且根据他对全局的规划进行了调整。这几天,这个规划已经在大西南获得广泛认可,大批青年知识分子要到这里来,参加建设,寻找机会。华北华中解放区的百姓也知道了,不少亲戚已经来东北的人家,纷纷计划来这里谋生。
如今,核心区的核心部位,有一股残余日军,东可以破坏铁路,东北可以袭击双城子,向东南甚至可以进攻海参崴,这还了得。
部队出动,轮番进攻,打了一天后,依法吃惊。这里的残余日军,根本不是前一天判断的一两百人,至少有五六百人。这是从日军射击孔数量,以及他们轮番作战的事实推算的。
最近,附近新开垦的农场,乡村里丢失粮食,村民被杀,附近日本定居点人心不稳,战俘营蠢蠢欲动,村民民兵干部被杀,双城子铁路被破坏等一些列案件都有了答案。
此时,路总正在和美苏代表开会,战斗由魏拯民亲自指挥,调集了三千人的一个旅,包围了这个要塞,另外调集坦克,重炮,燃烧弹,准备强攻而下之。
同时,海参崴本地大部队再次开始了搜捕日军残余部队的作战,在尚未发现大批日军的地区,联军部队分成以一个排为单位的小队,四下搜捕,务必把日军残余人员全部消灭,不留隐患。
******
1,在欧洲战斗结束后,苏联出动170万苏军解放东北,解放东北从满洲里,黑河,东宁的多个地方发起。东宁要塞里有一个日军大队,大约一千人。
在东宁要塞群中,每处筑垒的地上地下工事都是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在所有的要塞里级别是最高的。
东宁要塞群地下工事设置有指挥所、通讯室、屯兵室、伙房、浴池、粮库、弹药库、发电所等,并有竖井直通山顶观测所、通风口和反击口等通道。
地面工事主要是暗堡。地下工事中有许多处同地面暗堡相通,构成地下地上交叉火力网。在主阵地的地下地上又构成三角形作战区域,在制高点构筑的工事、堑壕、交通壕,相互支援。
这些筑垒都是沿山脉的走向构筑,有的筑垒规模之大,将筑垒与公路和铁路相连接,有的将筑垒连接到地面集结的营地,有的将筑垒连接到支撑点,由点变为线,由线变为面,将各个支撑点连为一体,构成了强有力的火力网,有的则将庞大的筑垒阵地分为上、中、下三层,最深处达800多米,四通八达。
东宁要塞分布广、规模大、设施全、防御坚固、攻击力强,是日本在中苏边境修筑的17处要塞中最大的,称为“东满永久要塞”,东宁要塞驻军为“第一国境守备队”。
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驻守在东宁胜哄山要塞的日本关东军132旅团第783大队,因通讯设施被苏军全部中断,继续顽抗。进攻结果第一天就损失了1500多人,双方激战21天,苏联打了1万几千吨炮弹,炸弹。
苏军久攻不下,主力部队继续向东北境内推进,在该地域集结了第106筑垒地域部队和独立炮兵第223旅、独立炮兵第34和100营,摧毁敌人火力点。
激战数日后,苏军将已投降的日本关东军第三军后勤参谋高野定夫少佐押来,向要塞内的日本关东军传达了天皇的投降诏书,通过几经劝降,1945年8月30日,东宁胜哄山要塞阵地的901名日军,拖带出150具死尸,打着白旗从地下工事走出,向苏军缴械投降。
这些死者包括被迫自杀和他杀的50多中国民工和64个日本妇女小孩。
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一战在东宁要塞结束。
这个情节后来被改编到了电视剧里。劝降的日本参谋换成了步兵88旅的抗联女军官,听到天皇投降的录音后考虑很久才集体投降,编成了有的投降,有的自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