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日军进攻,战事胶着(1 / 2)

加入书签

1939年7月3日。诺门坎。

大战其实从早晨就开始了。这一次大战以日军主动进攻为序幕。

这一战,是诺门坎战役的转折点,是日军的优势和攻势被苏军消解的一战。从此,日军已经很难组织其大规模的进攻了。日军国力不足,日军军力不足,日军战术落后,日军战术错误等,都在这一战后此消彼长。

好吧,本书是小说,但是,这一章基本上是在叙述历史。因为这是重要的转折的一战。这一战,是研究诺门坎战役的重点,很多学者对这一战研究成果很多,中国的,日本的。

日满军进攻部队准备完毕后,日军诺门罕前线总指挥小松原中将制订了两岸夹击苏蒙军的作战方案。

以日军第7师团的步兵第26、28联队为主力,从哈拉哈河上游渡河,进入西岸哈玛尔达巴山,企图歼灭苏蒙军炮兵阵地,然后居高临下以炮火轰击东岸苏蒙军阵地;以将军庙的第23师团和第1坦克师团及满洲国兴安骑兵师,从正面进攻哈拉哈河东岸的苏蒙军,形成两岸夹击,全歼苏蒙军。

日军23师团主力,选择在诺门罕西约20公里的达克湖附近1公里处作为渡河点。架桥的工兵第23联队。

昨天夜里,也就是7月2日夜里,日军悄悄地进村,打枪地不要,运输渡河器材的是汽车第4联队,他们开着车,一看前面是水,好。哈拉哈河到了。卸车。

按照计划,先头部队也是夜里到,他们似乎对地形更加熟悉。不对,这是湖,不是河。又不是打麻将,你怎么那么爱湖呢?这里原来是达克湖东岸。

于是重新装车,于是装车后再次卸车。

这一次地点对了,工兵的麻烦又来了。因傍晚这一带下了大雷雨,使水位增高,流速增大,河宽竟达60米左右。虽然工兵联队长斋藤勇中佐和第4汽车联队长田坂专一大佐,想尽了一切办法架起了军桥,但还是将原定为7月3日上午零时渡河的计划,延迟到了2时50分。

小林少将率15000大军过河。

首先过河的是敌第71联队藤田千也少佐的第1步兵大队,关东军司令部的作战参谋辻政信少佐为视察进攻,亦随着这个大队到达河西。藤田的大队到达西岸的台地后,并未遇到大的抵抗,他一面向前派出警戒进行搜索以掩护部队渡河;一面令过河的其它中队,向前面的巴彦查干高地推进。

接着是71联队的主力和该联队的军旗过河。

架好的浮桥通过步兵是没有问题的,但卡车就不行了。要通过,就必须先卸货,空车过河,人搬货物过河,再装车。这是一道很好的拓扑逻辑题。

更好的逻辑题还在后面,就是炮兵过河的问题。

只有37毫米的速射炮可以完整地通过,其它的火炮,其拓扑过程是这样的,把炮拆卸,零件人工运输过河,上岸之后再重新组装。

战争历史研究人员和战争后勤装备研究人员对这一幕印象尤其深刻。这是永远的反面例子,设备不行,战争是赢不了的。

直到上午10点左右,日军人马总算安全地全部渡过了哈拉哈河。后面的日军过河,而前面的日军早已经开打了。

至5时30分,小林恒一少将所指挥的河西攻击兵团,已形成了沿着河西岸的浅纵深,作向南迂回攻击的基本态势。其兵力为:步兵7个半大队,火炮42门(山炮12、速射炮18、野炮8、12公分口径榴弹炮4)。

也是这个早晨,日军2飞行集团长仪峨彻二,作战参谋岛贯忠正中佐,各乘1架侦察机在战场上空观察。由第24战队长松村黄次郎中佐率战斗机予以掩护。岛贯参谋的飞机,在贝尔湖附近被苏蒙军的高炮击落,坠地毙命。

小松原的作战计划开头,据很多国人的评价,叫:“不顺利,还算平安。”而且,多少人都赞叹,日军搞点战术什么的那真是天才,小松原选择的这个渡河点确实是非常不错的,它离苏军的浮桥只有13公里的路程,离朱可夫的指挥部也只有15公里的路程。

日军来了一万多,而本地守军只有三千。苏蒙军队要出事了。

偶然时间又使日军的运气低了一些。就在日军击溃少数蒙军部队前进的时候,蒙军的苏联顾问阿布宁上校来了,他正驱车前往蒙军的驻地。阿布宁见了如此多的日军,当即调转车头,飞奔着回到了苏军的指挥部。

听得阿布宁的报告,朱可夫也大吃一惊,之后,立刻调度部队。这就是朱可夫的厉害之处。

朱可夫的调动还没生效之前,他前一阶段整顿军队的效果显现出来了。

正面的四百蒙军骑15团的作战勇敢,反击有力,正在向巴彦查干推进的藤田第1大队,不久即遭到苏蒙军正面的有力反击,浓密的火力和半包围的攻击使日军发生了不小的伤亡,藤田干也少佐也被击毙。

这就是著名的巴音查山阻击战。虽然很少有人用这个名词。史学界,特别是外蒙古史学界通常会强调这一场阻击战,大说特说。

巴音查山虽然名字中有山,但不过是一处高不到60米的大沙丘,而且四周边度平缓,可以说根本就无险可守。

因为阻击赢得了时间,朱可夫用他的装甲部队和炮兵部队,以及飞行部队,出击,出击,出击。

这一战,日军的的步兵数量占绝对优势,总军力上看,仿佛大人打小孩。日军普通士兵的战力是高的,比苏蒙军高,这也仿佛大人打小孩。日军基层指挥官也是优秀的,他们在指挥战术素养等方面都高,这优势倒没有大人打小孩那么悬殊,不过优势是明显的。

但是,这一战苏军在炮兵上比日军有很大的优势,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

7时前后,苏军调动了所有122毫米的大炮轰炸巴音查山的日军。有文献指出,大炮的数量是90门。日军刚刚占领巴音查山,损失了100多士兵,两个指挥官,遭到大量的炮弹轰击,不能向十几公里外的朱可夫指挥部前进。

苏军的第二个优势就是空军。

苏军出动了大量的飞机,攻击日军的浮桥和连接浮桥的补给线。

苏联空军大量出动,有的轰炸机就在还没有来得及完全修复的跑道上强行起飞。

日军是大部队偷袭,后勤补给的通道需要很强大,但实际很弱小。负责警戒浮桥的是第26联队。因为没有防空武器,而高射炮联队也只有20MM的九八式机关炮。机关炮可以打得满天都是烟雾,但是威力太小了。

苏军在这次空袭中,自己没有什么损失。苏军没有完全炸掉浮桥,却狠狠地炸了路上的补给线。上万人偷袭,补给不容易啊。

苏军的第三个优势是装甲部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