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零章 举家迁移(1 / 2)

加入书签

然而,事情并没有像王瑞庭想得这么简单,白露这次为了安成,是妥妥儿的跟朝廷杠上了,他的粮越收越多,皇城乃至周边城镇的空缺也越来越大。

朝廷收得那点粮自然是不够用,沈弘虽然痛心,却还是不得不下旨将当时没放给景安王源心武的粮搬出来使用,正当他为此事忧心,焦头烂额时,他的另一个烦恼,九王爷沈潇‘凯旋’归来了!

皇城城门口,沈潇带着五千人的卫队浩浩荡荡地进城,他特意路过九王府,薄唇不着痕迹的一掀,便直奔皇宫而去。

适逢早朝时分,天才蒙蒙亮,沈潇风尘仆仆赶至殿中,行礼道:“臣参见皇上!”

“九弟忙了这么些日子也辛苦了,免礼罢。”沈弘对沈潇的归来并不是没有耳闻,而且对于他从犁城带回的五千人卫队也是一清二楚,只是这件事如何处理,实在是有待斟酌。

“多谢皇兄。”沈潇又改了称谓,意在试探沈弘的情绪,果然,他不悦的蹙了蹙眉,“启禀皇兄,此次犁城叛乱的江湖人士大抵已经投靠朝廷,只是那位主谋身边有名女子甚是厉害,臣弟与卫将军多次抓捕,还是未能将其捕获,还请皇兄降罪责罚。”

“皇上,”兵部尚书王瑞庭反应极快,沈潇此次不过是去住卫郢攻打犁城,若是要责罚那卫郢的罪责绝对轻不了,对于自己手下的人,王瑞庭还是很护犊子的,“江湖人士一向狡猾,九王爷和卫将军不熟悉门道,抓捕起来困难也是在情理之中。”

沈潇微微勾唇,道:“皇兄,那主谋身边的女子身有神力,若是要抓捕,实在不是一件易事。”

身有神力?莫非也是明家的女子?沈弘立刻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表面上表现出一副大度的样子谅解了沈潇的难处,背地里却是打定主意,决定一下朝就派出人手去追捕程清风和明瑞雪。

“对了,九弟,”沈弘脸上挂着一抹极浅的笑意,“你带回来的那些江湖人士该如何处理?”

沈弘这句话问得,确实是经过了一番思虑,他并不戳破沈潇已经将他们编入卫队的事实,而是想逼他亲口在朝堂上说出他的不轨之举,好及时抓住沈潇的把柄——私自编入卫队,也是有不臣之心的一种表现。

只是沈弘万万没想到,他现在身边唯一的儿子竟会在此时帮沈潇解围!

二皇子沈伽禄不等沈潇回话,便站在了大殿中央:“父皇,九叔他在边关戍守多年,不但为我们景国攻下了夏履城,还让涟国俯首称臣,班师回朝后更是屡建奇功,时常为父皇解忧,此次攻下犁城,九叔也是功不可没,儿臣斗胆,想在此为九叔讨个封赏。”

“哦?你想为你九叔讨什么封赏?”沈弘当然不是傻子,只是金銮殿上众目睽睽,他也不好明着驳回沈伽禄的话。

“其实也不算是什么封赏,”沈伽禄低下头道,“只是想请父皇尽快决定为九叔分封之事。”

沈伽禄的话音刚落,殿内的大臣们便议论纷纷,大部分人还是赞同的点头:九王爷迟迟不分封,按例来讲确实说不过去。

当然,这些点头的人在暗中几乎都是沈潇的党羽。

看着自己的儿子违逆他的意思,景皇沈弘不由得面色紧绷,一双手在雕工精细的腾龙扶手上越捏越紧,蓦地,他脑中闪过那一抹在他面前信誓旦旦为沈潇保证的倩影,手上的力道一松,开口道:“嗯,你说得有理,朕近日国事缠身,竟忘了九弟分封之事,看来是得尽快定下来了。”

沈潇的目光掠过沈伽禄的背影,很快便又收回了视线,“多谢皇兄。”

接下来的朝事,沈弘难免有些心不在焉,他干脆大手一挥散了朝会,自己独自坐在龙椅上发呆。

“皇上,”兵部尚书王瑞庭迟迟不离开,陪在沈弘左右同样替他忧心,“这次二皇子将事情挑到了明面上,要困住九王爷怕是难了。”

沈弘自嘲的笑了笑,道:“朕这些年找了无数个借口用了无数个计谋让他不敢贸然提起分封之事,却没想到被自己的儿子弄得功亏一篑。”

“皇上,臣有些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说吧。”

“谢皇上,”王瑞庭走到沈弘跟前,小声道,“九王爷此次收了五千名江湖人士作为卫队便是有心要皇上提起分封之事,二皇子那些话,其实也算不上推波助澜。”

“嗯,以九弟的性子,即便是无人帮他说话,他也会开辟出一条大路来。”这么多年,他下了如此多的杀招,哪次不是被沈潇开辟出了逃生的大路?!

“皇上,臣是想说,您干脆就将九王爷放去封地,至于卫队,也不必按照祖制分配两万人,只要让他带走那五千人即可,这样就算是不能在跟前盯着了,也能稍稍安心些。”

“可亲王的规制是两万卫队,如今困在皇城他都能收五千回来,放了出去,他岂有不招募之理?”

王瑞庭拢眉,略略思索后,又道:“那就将这头猛兽围困起来!”

“哦?此话怎讲?”沈弘忽的就来了兴致。

“让九王爷去巴邑。”王瑞庭不愧是为沈弘解忧的一把好手,也难怪这些年沈弘对他宠爱有加,即便是他犯了放在旁人身上要杀头的大罪,沈弘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皇上,巴邑那地方虽说不如六王爷的封地偏僻,却也是苦寒之地,再加上不与六王爷的封地接壤,九王爷到了那里若真是想要做什么,没有个十年八载的也是无法动手的。皇上只要再下旨给周围各处的诸侯,让他们替皇上多‘关照’九王爷……臣觉着,应该能解皇上一时之忧。”

“王爱卿,”沈弘双目微闭,“你可真能为朕解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