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为了让侦查覆盖全世界!(下)(1 / 2)

加入书签

芯片已经可以自制,仍然需要差不多比终端售价三分之一略高的成本,在没有完成整个制造计划前他都不会开工。

新的足部及翅膀节点合金需要十二种材料,其中有四种是已经买过的,剩下的八种仍然要花费480点。主材料钛由于每组都需要造个箱子,也需要加购,总共530点。

螳螂和蜻蜓的翅膀等自己开始设计了,雷云才发现螳螂的两种翅膀和蜻蜓的翅膀都不一样。

螳螂也是两对翅膀,但第一对是用来保护后面翅膀的革质鞘翅,强度比普通翅膀高,没有到甲壳鞘翅的程度。和所有鞘翅一样其主要作用是伪装和保护后翅,即使它也是膜翼,气动能力相对真的翅膀也不算好;第二对被保护在鞘翅下的后翅,和所有的鞘翅昆虫一样,是伸展型,拉开来跟蝴蝶一样。

蜻蜓的翅膀则是昆虫中的固定翼,它无法伸展,雷云所造的类型甚至没有能力将翅膀向后收拢,大部分蜻蜓都如此,它的物理强度处于螳螂两种翅膀的中间。

为了这么多翅膀,雷云算是绞尽脑汁,对于机械来说,最难的部分就是螳螂的后翅,它收拢时会折叠几次,合成材料毕竟不是生物,它不会生长,作为翅膀的轻质材料进行多次折叠很容易产生材料疲劳破坏物理性质。

雷云决定改变思路,让螳螂的鞘翅使用和蜻蜓翅膀相同的材质,以金属纤维填充脉络,并改变其气动结构让它更适合用来飞行,这项工作的精度要求不亚于足部纤毛。进行改动后后翅就可以不需要那么大的面积,只折叠一次的话二级知识库中可以找到非常好的相应材料。他能改变鞘翅气动结构,是因为毕竟他造的是机器人,后翅不会像真的生物一样害怕真菌感染,而且他也不需要让鞘翅发出警告音,不需要用鞘翅保护的那么严密。

两种非金属合成材料需要的原材料相当多,其中开支较大的部分反而不是材料主体,而是各种催化剂和化学制剂,仅此一项的开支就到了820点,包含材料主体后花费了1180点。贵就真的很贵,但这些材料大多是按加仑和磅来计算,用来造翅膀这样轻质的东西都能造出无数来。

比较贵的催化剂本身在反应中是不消耗的,在制造两种飞行机器人的轻质外壳时还能用到。轻质外壳材料还需要购置三种催化剂,数种化学制剂和四种主材料,又消耗掉736点。

接下来是电芯材料,相对非金属材料,电芯这种混合体反而还便宜点,它只需要一种催化剂和四种主材料,其中有两种主材料已经有了,只花费了320点,大概能造出蜻蜓所需电芯共1600节左右,每个蜻蜓需要六个电芯,也够两三百只,相当便宜。

消耗量不大的辅助材料则直接购买成品,共计128点。

天线的部分,因为雷云不是无线电专家,所以即使他知道天线的材料是什么,也知道怎么弄无线电模块,但是他不会信号加密算法!这个部分只能买成品。

蜻蜓和螳螂都是有触角的,用天线很方便,为了让天线的传输距离足够,雷云给它们配备了比蜘蛛更好的天线,并采用了双天线信号模式,双天线的功率较强,但会产生一定的杂讯,这个可以依靠控制系统过滤,接收方面也可以专门弄一块芯片过滤信号,要是使用眼镜里那种天线,成本就太不能接受了。

每一只螳螂和蜻蜓在天线部分会花费掉3点,雷云直接买了600根,在改进型魔动蜘蛛中也需要用到新天线。花费900点。

成像系统,空中管制当然是要用更好的摄像机,6500万像素的超微适应镜头I型当仁不让,蜻蜓巨大的复眼中将容纳左右共4个侦查眼以及2个2400万像素的红外行动眼。超微适应镜头I型20点只能买12个,这也是整个蜻蜓中真正最贵的部分。

而相对眼睛较小的螳螂待遇就差点,只能容纳两个适应镜头和两个2400万像素红外镜头。

因为蜻蜓的预定数量有点多,雷云花费1000点购买50组共600个超微适应镜头,以及8组400个2400万像素的红外镜头共160点.2400万的镜头很好用,它没办法进行无光成像,但真正完全无光的时候并不多,只要一点星光红外镜头就能发挥作用,重要的是它便宜。

蜻蜓是用于远程侦查及高空控制的,它会不可避免的遭受更多鸟类袭击,多多少少都会产生一些意外消耗,所以雷云不希望它太贵了。螳螂在这方面则不同,它更多的时间会呆在一个地方不动,而且以螳螂的武器完全能自己对付体长在自己两倍以下的鸟类,它可以更贵,执行时间更长的任务。这个方面蜘蛛占尽优势,它们的行动在鸟类的视觉中更隐蔽,且身上的金属纤毛会让鸟类好看。

制造计划中接下来的部分是改进型魔动蜘蛛,它需要更换外壳、行动系统、天线,除了天线其他的部分没有成本增加。

改进型魔动蜘蛛还需要一个新的装置----速降绳索!也就是尾部拔丝系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