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宫变(2 / 2)

加入书签

“做什么?”太子转头,好以整暇地看着胤禛,抬眼反问道,“我的好四弟,你精心布局这么多年,千方百计讨好皇父,想要置我于死地。这时候,你反倒问我要做什么。我做的,不也是你想做的?只可惜,你只会在皇父面前花言巧语,污蔑我,陷害我。不过,耍嘴皮子的功夫哪比得上真刀真枪厉害。”

太子使了个眼神,身边的侍卫便拉过胤禛,将剑刃抵上胤禛的脖子。

“四哥……”十四大惊,去抓胤禛的手,却不料被一旁的士兵一推,直接摔倒在地上。

十三连忙扶起十四,往康熙身边移动。

太子猛然变脸,一把攥住胤禛的衣襟,咬牙道:“从小到大,我待你如何?可是你呢,你又是怎么回报我的?要不是你欺人太甚,我又何至于闹到今天这个地步!”

“保成……”康熙痛心地望着太子,借助十三的臂力坐起来,缓缓道,“你若就此收手,朕还可以原谅你。”

太子的手一顿,随即放开胤禛,在听到‘保成’二字时,有片刻恍惚,眼里闪过一丝疯狂的挣扎,他还在奢望康熙对他那份独一无二的宠爱,妄想曾经的无上尊崇和荣光,纵使他后来变得骄奢淫逸,暴戾残忍,但在内心深处,总有一个角落是属于父亲的柔软。

不过,一切都不可能了,皇父已不再独宠他,兄弟已不再尊敬他,即便是今日原谅他的犯上,来日也会以更多的借口将他打压。

“不需要!”太子狠声道。说着让人准备笔墨,置于康熙面前,又道,“还请皇父写下传位诏书,儿臣一定为您重建寝宫,您应有的尊严和威望一样都不会少。”

说话间,却见索额图也带着人马赶了过来,看了看虚弱无力的康熙,又瞅了瞅被挟持的几位皇子,暗想今日之事定是成了。走到太子跟前,皱眉催促:“动作麻利些,我们的时间不多,不出两个时辰,八贝勒和隆科多就会赶来。”

太子点头,亲自磨墨,将笔和纸递给康熙:“皇父,请吧。”

康熙紧紧地盯着太子,眼里最后的一丝希冀也消失不见,颤抖着声音道:“朕再问你最后一次,你挟持兄弟,逼迫父亲,是不是铁了心要做这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逆子!”

太子冷笑:“既然皇父早已为儿臣定下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罪,儿臣又何须介怀再罪加一等。”

康熙气道:“朕这些年所教导的忠孝仁义、礼智信廉你全都当耳旁风了。”

太子道:“是您亲自教导儿子如何做人,如何为君,可也是您亲手毁了这一切。这些年您有关心过我吗?您有在乎过我的感受吗?”越说越是激动,太子指着在场的几位皇子,嘲讽道,“我这一群兄弟,一个个狼子野心,变着法的想扳倒我这个太子,可是您呢?您什么也没做,您就冷眼旁观,看着他们怎样将您亲封的太子拉下马!”

‘啪!’

“你……”康熙气愤地站起身来,一巴掌打在太子脸上,“不孝子!”

太子斜眼瞅着康熙,对一旁的侍卫道:“好好伺候万岁爷。”

说完便见两个侍卫上前,按住康熙的双肩,迫使他重新坐下,并将准备好的笔墨再次送到康熙面前。

出乎意料的,殿里的人对太子这种大逆不道之举没有任何反应,除了十三和十四紧靠在一起瑟瑟发抖。康熙阴沉着脸,紧咬牙关,濒临爆发边缘。胤禛冷冷地看着嚣张跋扈的太子,如同看死人一般。胤褆被几个侍卫押着,目光却紧盯着索额图不放。李德全规规矩矩站在一旁,一如既往地做雕塑装。

行宫里所有的太监宫女侍卫都被太子遣往殿外,由索额图的人包围看押。

众人都不说话,太过静谧的沉默让太子心慌起来。

突然,康熙猛地站起来,丝毫不见刚才的羸弱和憔悴,帝王威严一览无余,皇者气势尽数彰显,大殿内的气压骤然下降,低沉的氛围让人喘不过气来。

“混账东西!”康熙一脚踢在太子的膝盖处。

“嘶……”太子一声痛呼,忍不住跪下来,还未反抗,又听得康熙大骂道:“到现在你还执迷不悟,威胁父兄该是你身为太子之为?私建军队该是你身为臣子之为?如此大逆不道滥杀无辜该是你身为人子之为?你所做之事,所犯之罪,便是千刀万剐也不为过!”

“来人……”太子双手着地,艰难地爬起来,狠狠地瞪着康熙。

康熙冷眼一扫,低沉的声音压抑着无尽的怒火,道:“来人,将这个不孝子给朕拿下,关进宗人府,听候发落。”

眨眼之间,原本指向康熙和众皇子的侍卫将刀剑指向太子和索额图。紧接着,从门外冲进来一批青衣侍卫,以迅雷之势将太子等人拿下,快得看不清动作。而最让人惊讶的是,太子在叛军中的几个心腹手下,却走向康熙复命:“畅春园周围的形势已经全数掌控,属下已奉命尽数捉拿太子一党。”

太子和索额图均是一愣,甚至不明白为何一转眼就转了风向,怔怔地看着康熙,又看了看神情冷漠的胤禛和幸灾乐祸的胤褆,还有周围一副看好戏的宫人们,这时才反应过来,原来康熙早就设下了陷阱,等着他们往里面跳。

久病不愈?呵!

大殿内形势瞬间转变,一干侍卫全体而上,将殿内众人团团围住。青衣侍卫在康熙身后呈一字型排开,个个手持佩剑,面色冷峻。胤褆和胤禛于康熙身旁分两侧而立。十三十四却是茫然地你看我我看你,抓耳挠腮弄不清状况。

“起驾回宫……”李德全扯着嗓子一声大喊。

片刻时间,仪仗队,护卫队,还有押解太子等人的军队,从畅春园出发,浩浩荡荡行往紫禁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