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不安分的陈瑀(1 / 2)

加入书签

海西,陈府。

一间密室当中,人影侪侪,议论纷纷,对于虎头蛇尾的泰山之战,所有人各有自己的看法。

“太可惜了!”有人喟然长叹。

“连父亲和胞弟都死在别人的手里了,曹操这个手握雄兵十万的一州州牧,就这样忍了?”有人狐疑。

“本以曹操近年扎根兖州,处于四战之地,必会与袁术、陶谦冲突不休。有我们相助大人,必能静坐一旁,隔岸观火,坐收渔翁之利。即使占不了兖州,也能窥视徐州,不想曹操竟然如此能忍……”有人暗中瞅着上的威严男子。

扬州刺史陈瑀,或是说吴都太守陈瑀,漠然以视,并不动容,暗里却是暗自皱眉。

上面这两个职位都是他自封的,前一个因为被赶出了寿春,所以朝廷并没有承认。在朝廷新近任命了宗亲刘繇为扬州刺史后,即使对方现在还没有赴任,陈瑀也已经回不去寿春了。

如今屯兵海西,窥视江东的他,干脆自称了吴都太守。

但是对于陈瑀来说,徐州才是他实现心中野望的最好选择,毕竟家族在徐州根深蒂固,乃是州中一等一的世家。

只是陶谦在州中威望极高,旁人很难撼动。本来曹操反击徐州之时,会是一个好机会,可惜……

“按说于公于私,这对曹操来说都是一个机会,曹操不该按兵不动的,仅仅拿下泰山,就驻足不下,实在不是他的作风、”

陈瑀凝眉不言,回想着手下这两天搜集来的情报,总感觉有些东西没有抓住,感觉仿佛是缺了些什么……

陈瑀想到这里,他就莫名有些烦躁,心里不由迟疑起来,是将注意力转回徐州,静待大变?还是继续与吴郡的严白虎合作,与孙家争夺江东?

“是不是因为粮草问题?听说曹操在接手兖州之前,那里的生产就已经因为战乱遭到了极大破坏。????? ¤后来经历了袁术的一番肆虐,曹操又一举收降了青州的百万黄巾,兖州能撑到现在就已经是个奇迹,哪里还会有什么余力南下向徐州复仇?”

这时突然有人小心翼翼的提出了曹军驻足泰山的原因。

这话一出,室里就静默,人人都知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曹操并不是放弃了复仇,而是将复仇的时间延后了。

陈瑀沉默一阵,吐一口气,“既然徐兖之战短时间内不会爆,我们就先放一边,思考一下我部以后的展方向吧!”

众人垂,俯身听命。

就听陈瑀说道,“我部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夺得一块立足之地。现在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趁着徐兖大战的时机,往北和陶谦相争徐州,二是趁着孙家在江东立足未稳的这段时间,与江东群雄争夺江东。”

陈瑀扫一眼下面人,“但是以我们现在的实力,只能选择一条路,这可是决定我们未来的重大抉择。”

“大人之意是?”面面相觑之后,几个文官出身的下属低声问道。 ?

陈瑀目光闪动,沉声说,“自古以来,得中原者的天下,兖州、徐州地处中原,人口、英才都是占有大块,正是我们据之以成帝业的根基,我若说不动心那是不可能的。只是无论是陶谦和曹操,都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有方士传言,天命其余东南。江东四郡虽然偏居一隅,但是却可以隔岸观火,观北方群雄逐鹿,坐收渔翁之利。然而有个前提,那就是我们必须与野心勃勃的孙家拼个你死我活。”

“但是只要我们主臣同力,任何一条路都会成为一条光明坦途!”

这话一出,人人振奋,都是世家出身,大家投效陈瑀,还不是奔着从龙功臣的目标来的?

只是陈瑀之前的落荒而逃,还是使得人心失了大半。这时又看到了希望,众人多少又重拾起几分信心。

陈瑀似无所觉,开口笑道,“不过总归要选出一条路来。如今距离秋收也没有多长时间了,时间已很紧,只有一两个月了,我们必须好好思量一番……”

密室里,陈瑀带着一票属下谋划着未来的种种,外面临街的一处偏院里,一面色卓尔不凡的青年士子,手捧一卷竹简埋头苦读,听闻到街外童谣,“淮河泛,巢湖枯,蝗灾一起鬼魂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