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2 / 2)
旅行中,罗丝发现了一个让她觉得悲伤的事情。
她看到了很多的华夏人,贫穷,困苦。做着最脏最繁重的工作,待遇却及不上一旁工作轻松的黑人。
黑人是什么?那是奴隶呀。本来华夏人在他乡便很难受到公平的待遇。这些年来因为排华法案的事情,待遇连黑奴一半都不及了。
“为什么不回国?现在华夏已经民国了。国.民都是自由的个体了。”罗丝问着一旁满是风霜的华夏老人。
这位华夏老人此时正在做着繁重的工作,可一旁的监工确仍觉得不满意。若不是罗丝的保镖拦住了他,也许那沾了血的鞭子便抽了下来。
老人威颤颤地说道:“...回不去了。挣了一辈子的钱。老朽全家也买不起回国的船票。”工钱本就低,衣食住行,样样都要花钱。一家子那么多人,哪是说走就能走的。
罗丝眼中的泪差一点就泄了出来,抬头看向天空,强自忍住。片刻后,才问道:“像你们这样的人,有多少?”
一张船票,阻断了多少回家的路。
“...太多,太多了。”
罗丝点了点头,转身离开了。
“卡特,帮我联系金龙门的大佬。就说我有重要的事要跟他谈。”
卡特的华夏语,应是有听没有懂。所以雇主与华夏老人究竟说了什么,他是一无所知的。不过这句雇主对他的吩咐,他劝听的一清二楚。
“我知道了,罗丝小姐。那我现在便去联系。您是继续游玩还是?”
罗丝哪还有心情玩乐,只闷闷地说道:“不玩了,一起回去吧。”
卡特点头,招来身边不远不近跟着的保镖,让他们去开车过来。自己看了一眼特蕾西,殷勤地笑了笑。却招来特蕾西一个白眼后,也低着头,护着雇主去一旁等车。
这小妞,怎么就这么难讨好呢。
这一幕心情低落的罗丝没有看到,不过身为过来人的一件珍妮却瞧的一清二楚。
心中乐道:该,叫你轻挑。
卡特性格中带着一丝轻挑,看到特蕾西时,总是要调笑几句。现在好了,正经追求人的时候,人家愣是当然他犯老毛病了。
特蕾西是个有些腼腆的女孩,所以卡特对于雇主的这个贴身侍女,总是喜欢逗一逗。看着小姑娘不好意思羞红脸的样子,就非常地高兴。
哪想到一来二去的,便上了心。可小姑娘也让他逗得脾气渐涨,这会一看到他就没有好气,可谓是自做自受了。
唉,连他们家最难缠的雇主都接受霍克利先生的求婚了,他什么时候才能将小辣椒抱回来呢。
笠日,罗丝再一次来到位于旧金山的金龙门总部。
看着老烟枪李大佬,直接了当地说道:“我出一笔钱,包上一艘从美国到华夏的游轮。免费送所有想回华夏的人回国去。我希望你们来组织这件事。”
腾地一下,这位金龙门的李爷从榻上站了起来。不敢置信地睁大了眼睛看着罗丝。
“布克特小姐,你刚才说什么?你知道你刚才在说什么吗?”
罗丝认真地点头,回道:“我知道我在说什么。我说我要包下一艘船,送那些买不起船票的华夏人回国。”
“为什么要这么做?”李爷心情复杂地问她。两只眼睛也认真的盯着罗丝。
看着这双眼睛,因为罗丝的话,这会已经变得通红。手也在抖,连烟斗里的烟丝掉到了地上也不自知。
“为什么,可怜,同情,什么都有吧。”罗丝有些哽咽,她真的不知道这个时代的华夏人会活的这么苦,这么卑微。
若是没接触到那位老人,也许她永远也不会真实的感受到因为国力而让国人受到的那份屈辱。
“您知道那需要多少钱吗?您知道就算那些华夏人买的起船票也无法离开的原因吗?”
不自觉的,李爷用上了‘您’这个词。罗丝的决定,让李爷不自觉的尊重起她来。虽然傻的出奇,但这样的行为,最终却让华夏人受益。
“钱能解决的问题,对我来说,都不是问题。一艘船不够,就两艘,两艘不行,就三艘四艘。我舍得花钱,你们金龙门就不要放弃一个想回家的人。”罗丝顿了顿,复又问道:“对了,你刚才说的,什么叫有钱也无法离开?”
李爷听到罗丝的问话,将脸慢慢地转向一旁的窗户,沉痛地说道:“华夏人,是美国社会最廉价的劳动力。”
只是一句话,罗丝便明白了李爷的未尽之语。因为最廉价,又可以随意打骂剥削。美国上流社会,实权人物又怎么可能放这些人离开呢。
就算是要离开,也不过是允许个把个人离开,大批量的离开,一定会阻止的,在非常时期,还可以使用非常手段留下这批劳动力。一但美国政府使用了非常手段出来,这批人的命运,血泪无法形容。
他们有对黑人的礼仪,有对平民的和蔼,却没有对黄种人的仁慈。这是这个时代黄种人的悲哀,也是数万华夏人的悲哀。
谁能想到堂堂华夏,泱泱上邦,会被人欺凌自此。修了万里长城的秦始皇没有想到,名流千古的汉武大帝没有想到,那位被人称做千古一帝的康熙皇帝更没有想到,不孝儿孙竟然将祖宗留下的基业败落自此。让子孙后代,连仰人鼻息都要小心翼翼,委屈全求。
“我会出钱,然后联系游轮。你们金龙门负责统计所有想要离开的人。然后悄悄聚集他们在码头。切记走漏一丝风声,以免功亏一匮。你们金龙门能做到吗?”
李爷此时的心情已经平复下来了,傲然说道:“你能,我们便能。”
至此,继东迁后又一迁移便在这个夏日最普通的一天里被定了下来。
无数的人,无数的华夏人终于在阔别多年后,踏上了回家的路。这一批华夏人的到来,为华夏带来了新的观念的改革。自他们回国后,在各行各业基层工作的海归人员们,以最快的速度溶进了新华夏的建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