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盐田法(1 / 2)

加入书签

原本山海县许多大户,都暗中等着看李家的笑话,他们虽然慑于李家背后站的有范家这样的江南豪门,可是并不代表着他们就喜欢李家,表面上最多也就是不得罪他们罢了,实际上并不希望看到李家在他们这里站稳脚跟。

这李家堡所在之地,以前是本地出了名的一块凶地,连灭了三个小村,所以早就凶名远播,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李家在这里建庄立业,认为这些外乡人迟早都会被当地的鬼类所害,弄不好甚至可能把所有人的性命都丢在这里。

可是没成想几个月下来了,李家在这里却屁事没有,连一桩鬼类袭人的事情都没有发生,还让他们生生在李家堡聚集起来了二百多口人,而且眼见着一座规模相当大的庄子,正在这些人手中被建造起来,一道周长几乎达到三里多地的庄子的围墙,已经初步被他们建造了起来,这就让山海县境内的几家大户,都感到大跌眼镜,觉得这次他们好像是猜错了什么,难道这块凶地早已不是凶地了吗?于是有几家大户便开始后悔了起来。

如果早知道这里鬼类已经不多了的话,这么大一块好地,怎么也留不给这外来的李家呀!现在山海县的大户们谁不知道,这么足足三万多亩的土地,县老爷居然只卖了两千五百贯,其中还有一千贯是欠条,如果早知道这里已经不是鬼类横行的凶地的话,那么他们岂能留给李家占这么大的便宜呀!

于是几个大户为此心中便产生了一些疙瘩,暗地里大骂李家走了狗屎运,居然误打误撞的碰上了这样的好事。

而李家在李家堡这一带的活动,也引起了周边二三十里范围的很多小村的村民的注意,这些当地的村民们在初次听闻李家买下了这块凶地的时候,也同样绝大多数人都并不看好李家能在这里建起庄子,认为他们这些外地人简直就是在找死,只等着听他们传出噩耗了。

可是几个月下来之后,李家的人在这块凶地上却一点事都没有发生,还聚起了二百多口人,生生在这块凶地上建起了一座庄子,当然现在只能算是一圈庄墙,可是这在当地还是引起了相当的轰动。

人都是有好奇心的,因为整个江南吴地,开发比较晚,而且人口不多,也不受朝廷重视,更不受大的道门的重视,这也导致了南方吴地之中,很多地方成为了鬼类横行之所,在余杭等比较繁华的地方,这鬼类袭人的事情还少一些,想临海州这样暂时属于比较偏僻的地方,则经常性的有鬼类袭人的事情发生,各县的禁鬼司曹,多不怎么管用,所以时不时就会听闻有一些小的村落,遭遇到群鬼屠村的灭顶之灾。

加之李家所购的这块地,本来就是当地著名的凶地,而李家却能在这里站稳脚跟,这就让很多人感到惊奇了,于是好事者便络绎不绝的前来这一带看热闹,顺便打听一下这些外来的李家族人,又是如何保护自己不被鬼类侵袭。

于是在李霖暗自推波助澜之下,游神的名声便逐渐的开始在当地传播开来,在李家的佃户还有家奴信誓旦旦的蛊惑之下,当地很多人开始第一次听闻到了游神的存在,以及逐渐听闻到了各种有关游神灵验的事情。

于是渐渐的一些周边的当地人,便出于一种试一试的心理,开始也去请了游神的牌位,放在家中供奉,如此一来,李霖渐渐的发现,周边二三十里范围之内的十几座小村之中,开始渐渐出现了零星的他的信众。

李霖不禁暗中大为高兴,虽然山海县这边的人口稀少,远比不上北方徐州那边的人口密集,而且这里多丘陵山地,很多地方并不适合人类耕作,可是却并不代表这里就不是一个推广信仰的好地方,这里民风淳朴,而且受鬼类侵害比较严重,人类也缺乏信仰,沿海一带还经常有一些海妖为祸,所以他的信仰推广起来,比之当初在兰县那边的时候,要轻松许多。

即便他没有刻意的去专门到处跑着推广他的信仰,可是这里的人们依旧很快将他的信仰传播了出去,虽然现在人数还很有限,可是这却是一个好兆头,让李霖顿时信心大增了许多。

于是他便将留在兰县游神法域的童双通过连接游神法域的甬道调至了这边,专门负责代李霖执掌山海县这边的信众户籍造册事务,而他则亲自坐镇此地,负责照章给这些新增的信众们提供庇护,并且按照规矩满足他们的诉求。

有了在兰县推广信仰的经验之后,在山海县这边推广信仰便显得一切都轻车熟路了起来,李霖拥有随意使用托梦术的能力,想要让信众转化为他的忠实信徒,根本就是手到擒来的事情,更何况现在他已经积存下了大量的神力,随时都可以调用神力,施法满足信众的诉求,故此他的信仰在当地很短的时间里,便获得了很大的成效。

虽然这一带沿海经常遭到海贼的袭扰,但是自从收了傲海这个小弟之后,这一带海面就显得平静了很多,两个月来,又有一股海贼途径此地,探知这里正在兴建一座庄子,于是这伙海贼便立即兴冲冲的杀奔了过来,结果刚到海边,船只便被一股莫名其妙突如其来的大浪掀翻,海贼也纷纷落水,被淹死的淹死,喂鱼的喂鱼,大部分海贼则被淹的半死,丢到了岸上。

结果又让李霖白捡了二三十个海贼,直接就被他收服成了李家新的家奴,为此李霖好好犒赏了一番傲海,丢给了傲海一大堆美酒,把傲海乐的屁颠屁颠的,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如果这一带没有了海贼,他准备干脆去外面找一些海贼,给李霖拖回来换酒喝,结果被李霖笑骂了一顿,这才作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