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大破坏(2 / 2)

加入书签

此事一出,日本朝野上下,举国震惊。刚刚获得了美国道奇路线,这个经济援助计划支持的日本人,喜色荡然无存。对于美国人刚刚萌生出来的一点点好感,瞬间消失。

日本各地,但凡被美国人所投资的工厂污染的地区民众,在因为两颗原子弹安分了许久之后,终于忍不住开始闹腾了起来。这一次,不再是搞一次巡回演出,便可以摆平的事情了,因为无论是粮食、海产,还是足以毒死人的污染物,都威胁日本人的生存。

大量的民众聚集在这些工厂周围,扔石头的扔石头,拉横幅的拉横幅,口号喊得惊天动地。一片骚乱。这些工厂不得不暂时停工。而日本上层,却很冷静,并没有趁势而起,向美国人要更多的好处。

因为在日本民众开始闹腾的同时,美国人也不干了。根本不需要余生招呼,约定共同进退的财阀联盟,直截了当的通过美国本土给麦克阿瑟下令,要求麦克阿瑟平息骚乱,保证美国商人在日本的合法投资和合法利益。

麦克阿瑟也退让不得。因为,如果这件事情处理不好。当年两颗原子弹的威慑就会消失,日本人在战败前策划的一亿玉碎,本土决战就会成为现实。毕竟,虽然日本人的军队已经解散,甲级战犯已经处死了二十个。但是,大量身经百战的日本老兵仍然存在。

只要有人振臂一呼,完全有可能再次迅速的聚拢起一支规模庞大,并且训练有素、战斗力极强的军队。论阵地战,美国人可不是日本人的对手。美国人二战中,能碾压日本,依靠的基本上都是海军和空军的力量。一个不好,驻扎在日本的美国大兵,就全要陷在这里。

如果麦克阿瑟选择牺牲美国商人的利益,且不说合同上根本没写要求这些美国商人进行环境保护和污水处理,美国商人按照合同生产,合理合法。就算是这些美国商人和麦克阿瑟愿意妥协退让,谁知道日本人会不会认为美国老大比较软弱可欺,再如珍珠港那般,阴谋逆袭一次?

所以,麦克阿瑟面对这些示威游行的日本人,并没有选择妥协。而是派出美国大兵进行镇压。高压水枪和催泪弹连饭上阵,抓起人来更是毫不手软。不过是三两天的工夫,就把日本人的监狱,塞了个满满当当。

不过,高压政策只能奏效一时。日本人在发现强来不成之后,干脆来了个非暴力不合作。罢工停产,并且,到处宣传。务求这些污染环境的美国工厂招不到一个工人,最后亏损不起,自己搬走。

却不料,这样一来,这些联合起来的美国财阀们怒了。不但联合起来向美国本土施压,而且,还有人建议余生给日本人断粮,给日本人一个好看。

余生“思考”了半天,“勉为其难”的答应了下来。并和众财阀说好,日本的粮食市场他不会放弃。在给日本断粮期间,这些财阀们要联合起来,阻止其他粮商向日本运粮。

一众财阀欣然同意。反正这个要求也不花钱。

余生心中大乐,这个计划是他早已经想好的。只不过,没有料到会施行的这么快,而且,居然有人先对他提出来。他如果不顺应民意一下,实在是太不近人情了。

在美国财阀们的工厂停工五天后,余生宣布由于日本人违反商业合约,停止向日本运送粮食。此时的日本人才发现,余生供应的粮食,居然已经占到了市场上流通粮食的七成之多!

余生这一停止供应,日本人剩下的粮食,只够吃一个月的。大量的日本农民,都签了和余生或者大阪商团的合约,大量的耕地都栽种了烟草茶叶等经济作物。这些东西根本就没法填饱肚子。

日本人在一个月后,便会没有任何粮食可吃。而可以预见的是,这一次美国人必然不会再帮助日本,一众在日本利益受损的美国财阀,会帮助余生,阻断日本人从外界获得粮食的所有渠道。

而且,虽然号称是一个月,但是,运送粮食本身就需要时间,如果不尽快处理好此事的话。即便余生在一个月后愿意运粮到日本,也晚了。

所以,这个消息一出,立刻被日本上层给封锁住。下层民众并不知道事情的危急之处反而是好事。一旦消息走漏,那么,无论是谁知道自己一个月后有可能饿死,都不会坐以待毙。

一旦消息走漏,日本必然会大乱。甚至有可能连美国大兵都震慑不住,到时候,日本就真完了。

为了求存,日本人不得不求肯上门。来者,竟然是曾经在暗中和余生抢过东京黑市古董生意、虽然是甲级战犯但如今已经被麦克阿瑟释放、日本诸多财阀中的翘楚人物大河内正敏。

大河内正敏算是一个在物理学上成就很高的人,在二战期间还曾是日本原子弹研究计划的负责人之一。并且,此人出身高贵,在日本上层,也算是贵族。身材高大,相貌英俊。

即便如今已经年老,大河内正敏也是个年纪大了的高富帅。集贵气、财气和书卷气于一身,也算是难得的人物。日本上层派此人来和余生谈判,算是给足余生面子。

而余生虽然来日本的时间不短,但大多都是和美国人打交道。即便是和日本人打交道,也多是居高临下,并没有经历过太正式的日式外交场合。面对大河内正敏一连串的鞠躬,很不适应。

日本人的礼仪,虽然是源于中国。但却学走了样,该不该有礼节的地方,全都要鞠躬道谢。虽然俗话说礼多人不怪,油多不坏菜。不过,一旦礼节太多,便难免让人觉得有些虚假。仿佛在掩饰着什么一般。(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