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兵困安邑,长安之乱(下)(1 / 2)
郭汜让三名亲信扮成杨彪的护卫,另外从皇宫的太监之中选了一个以前自己收买过的刘公公扮作使者,一行十余人出了长安北上堵截李的大队。李从频阳南下,说实话可以选择的道路很多,杨彪自然也没有把握,只能分散人马打探消息,同时晓谕各县长吏若有大军消息,立马通禀。
三日后,杨彪一行人在真巧下碰到了李的部队。杨彪传汉帝旨意,如今匈奴左贤王部在渭桥与汉军对峙,要求李迅速带兵回援长安驰援。李接旨之后,对杨彪施了一礼,“太尉大人远来辛苦,不知长安形势若何?要说这传旨一事,圣上随便派一个黄门便是,何苦让太尉辛苦,太尉年迈若是有个三长两短,我李可过意不去了。”
杨彪自然听出李其中的讽刺之意,笑道,“非是老朽愿来,实在是圣命难违啊。圣上让老朽告诉大将军一个消息”杨彪看了一眼左右,李示意众人退下,结果发现杨彪身后还站着一人,李问道:“这是何人,如何不知礼数。”
杨彪心说这是郭汜派来监视我的,但是肯定不能这么说,赶紧道,“来,我与大将军引荐一下,这是圣上身边的刘公公,这次身上派我二人来却是有一道口谕要传给将军的。”
李倒是没有想到有这么样的事情,心想看来圣上也不完全信任杨彪那老儿啊,到要与这刘公公一同传旨。
那刘公公倒是乖巧的人,立马就接过了话头儿,“奉圣上口谕,大将军李,太尉杨彪接旨。朕听闻有人传言车骑将军郭汜勾结匈奴,朕实不敢相信,然则空穴来风必有所因,所以朕命你二人前往池阳查明证据。若确有其事,你二人当轻兵简从火速回京主持大局。切莫打草惊蛇走漏消息,反为奸贼所乘。”
李、杨彪一起说道,“臣接旨。”这才站起来商量现在的情况。
李听完这密旨,心中十分激动,心说,郭汜啊郭汜,我们斗了这许多年,现在终于有机会了解这一切了,现在圣上都站在我这一边,只怕你离死期不远了。转念又想到这旨意是传给杨彪和他两个人的,说明圣上也是担心他或者杨彪因为私仇而不顾大节,所以这事要想顺利,很必须得问问杨彪的想法,“不知太尉如何看待此事?”
杨彪一捋胡须,言道:“这件事情可小可大,关键是关系到我大汉的气运,老夫的意思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如今池阳在匈奴人手里,如何查证?我们二人还是赶紧赶回长安,由大将军控制局势的好。郭汜若是忠臣,定会在美阳抗击匈奴,我们也不会拿他怎样;若是有反心,不怕他不露出马脚。”
李听罢一拍大腿,“太尉所言正合我意。我准备让大军从上慢慢前进,大张旗鼓前往渭桥。我则和太尉大人领了进兵即刻出发,赶往长安。”
杨彪应了句,“好!杨某先行告退,大将军可早做准备。”
杨彪从李大帐出来,对刘公公说说,“公公倒是急智,如此车骑将军的目的就达到了。不知可要派人回去通知车骑将军早做准备。”
刘公公赶紧对杨彪说,“太尉大人过谦了,我是配合您的。现在大军开拔还要准备一段时间,你便对李说我赶着回去复命。先行一步。按李的速度只怕三日内可到长安,等到李进宫之时,便是我们立功之时。”刘公公带了挑选了两个亲信的侍卫护卫自己,又暗暗对留下的护卫交代小心盯着杨彪,莫被他跑了,便飞马赶回长安。
李这面则刚刚安排好了由侄子李利打着自己的旗号总领中军前往渭桥,而自己亲自率领三千飞熊军与太尉杨彪一起赶往长安。李出来与杨彪说明情况,却不见刘公公,便问道:“杨大人,我已经安排好了一切,即可便可起程,不知刘公公安在啊?”
杨彪一笑,却是突然从袖中多出一把匕首,杨彪暴起发难,一刀刺向李。这一下可把李吓得不轻,马上向后躲闪,杨彪毕竟老迈,一刀刺空。李大喊一声,“与我拿下!”
李身后的亲兵立马冲了上来把杨彪和他身后的侍卫全部拿下。李怒道,“杨彪老儿,你这可是找死。”
哪知杨彪一笑,“李稚然,还不赶快放开老夫,我这是救你一命,难道你要恩将仇报不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