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玉龙布庄(八)(1 / 2)

加入书签

PS. 奉上五一更新,看完别赶紧去玩,记得先投个月票。现在起-点515粉丝节享双倍月票,其他活动有送红包也可以看一看昂!

田亮和纳兰给瑞谦送单彩化纤布来了,同时还有两匹另样的布品:东北大花布、东北小花布各一匹。布匹一上柜台门口就站了一长排的客人。东北大花布以富丽堂皇著称,就是底色都是大红大绿、大蓝大黑的。全是大花型的牡丹花图案,色彩艳丽,显得热闹、喜庆。寻常百姓都用它做结婚被褥,图个吉利。东北小花布淡雅清新,适合年轻女子做褂子。因为是斜纹的,比较厚实,织布用的材料就会多,就四十文一尺,一米六的幅面。买这种花布的人根本就没在意三十文还是四十文一尺,就是认准了好看、结实、不褪色三个长处。两匹花布卖了一个上午就磬净了,瑞谦打发伙计大张去府上求援,田亮马上吩咐人套车,然后从东路苏州一号宅院拿出来麻花布、东北大花布、单彩化纤布和毛涤布各一匹,给瑞谦送到玉龙布庄。

“大哥,这匹深蓝色的布料是毛料,纯羊毛织的,很高档,比平常的面料布和化纤布都要贵很多。只有有钱、有权的人买得起,您给试着卖一卖?价格按一百五十文一尺出售,又结实又抬敬人。这个浅一点的叫毛涤,里面有化纤成分,比毛料要便宜很多,八十文一尺。做出衣服来也很挺括。”田亮跟堂兄瑞谦介绍新送布匹情况。

“行啊,没说的。就放大哥这儿吧。大哥孤独半辈子了,有你这么一个兄弟真是想不到啊。”

“兄弟是个嘴笨的人,不会说什么,还请大哥见谅。”

瑞谦在田亮胸口捣了一拳:“你以为大哥就爱听奉承话?你这么实在最好不过了。叔叔婶子是真有福气啊,四十多岁了忽然有了儿子。你知道吗,咱们是亲堂兄弟啊,叫那个一爷公孙。可惜了,爷爷是看不到了,去世太早。”

“如果以后有机会我也想回开封老家看看呢。”

“这个机会一定会有。好好干,你是有前途的。”

“夫人,您看那杆儿上搭的布料好像很特别哎。”一个陪着大户人家主母买布的中年嬷嬷说话了,“真是没见过的东西。夫人您到跟前仔细瞧瞧?”

“好哇,我就看看。掌柜的,您这是什么材料的布啊?”

“这位老夫人的眼神真是不得了,一进屋就看到了这块布料。”瑞谦笑容可掬地过来搭腔,“这块布料的产地可是老远老远了。这个叫毛涤,是专门供应大户人家老爷的。”

“是吗?那就有劳掌柜的拿下来给老身瞧瞧?”

“可以可以。”瑞谦亲自将布料拿下来递给夫人。

这位很有派头的夫人看布料比相女婿还认真,一边摸挲着布面一边仔细观察布纹,最后还是没看明白到底是什么材料的。

“掌柜的,你这块布料好像不是棉布的,也不是丝绸的。”

“这位夫人好眼光。这块布料叫毛涤,专门做春秋季节外衣的,穿上之后显得格外贵重。”

“这块布料有几尺?”

“在下给您当面量一量可好?”

“好啊,如果合适老身就买下来,请问价钱几何?”

“这位夫人,这块布料是五尺一寸,每尺八十文。”

“呜哇!吓死人了,哪有八十百文一尺的棉布啊?又不是绸缎。”

“这位夫人,绸缎的价格您应该是知道的,一匹上好的杭缎十两银子,平均每尺一百文,但是在下这种毛涤不是棉布织就的,里面有羊毛的成分,所以看起来、摸起来都很挺括,毛绒绒的。做件长衫那效果就没治了,看着就是上等人。再有就是论结实、论幅面的宽度都不是大清的布料能比的。您看见在下这把剪子了吧?就是为了裁布的,因为它用手是撕不开的。您在这个布角上扽一下就能感觉到它结实不结实了。”

瑞谦介绍自己的商品时从来都不夸大其词,蒙人坑人的事是他最不屑的。他也并不是非要把毛涤布卖给这位夫人,是想从她这里打开一个缺口。她买回去肯定就会体会到这种布料的好处,然后就会介绍给她的亲朋好友、闺蜜什么的。口碑的力量是很大的。那个时代也没有什么新闻媒体报纸广告的,都是凭借口碑和衙门的告示传播消息。

老夫人有点活心了:她很看好这块毛涤,手感好,结实,颜色也适合自家老爷。她已经偷偷地扽了扽布料,非常结实。平纹布“嘶啦”一下就能扯开,这块布料在手上扭了半天都纹丝不动。

“掌柜的,价格让一让?”

“这位夫人,布料不是在下的,是亲戚放在这里代卖的,不好随便做主,人家给的这个价我就卖这个价,要不在下不是赔进去了?”

“您再给量一遍尺寸。【ㄨ】”

“好说……这是五尺一寸。”

“抹了一寸总还可以吧?”

瑞谦刚要说可以,旁边的一位年轻一点的女子说话了:“掌柜的,这块布料我要了,我不用抹零,就按五尺一寸的价收钱。”

“你干嘛?这不是撬行吗?我说不买了吗?”老夫人不干了。

“您不是要抹零吗?人家掌柜的都说了是给人代卖的,抹零的钱让人家垫上啊?”

“好好好,就给您五尺一寸的钱四百零八文。怎么什么人都有啊?走了走了。”

“这位老夫人且慢。在下还要告诉您一声,这种布料怕热,绝对不能开水烫和火烤,否则会缩小、变形。”

“我没事用开水烫它做什么?身上也没生大虱子。”

“在下是事先和您说一声,要不真的出现那种状况您不是要说在下欺骗您了?”

“回见!”这位老夫人很有脾气,拿了布料就走。转身一看同来的那位年轻姑娘不见了,就四下里寻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