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追杀(1 / 2)

加入书签

有句话叫做,好经总被念歪了。

赵岳的义兵战略计划到了高廉这里就彻底走样了。

赵岳的义兵计划,在人数上是有很大限制的,一州就是几百人,一千人,这样子,就是弄点青壮补充地方官府统治力量,同时百姓又负担不重。高廉却弄出个五千人的庞大规模。

赵岳的计划是每年抽不同的青壮百姓当义兵接受军事训练,由此推及整个民间的军事素质,高廉却专门挑了各村能打的青壮固定下来为义兵,形成变相的官兵,以保障他的军事势力和权威。三千朝廷规定的正规军加五千所谓的义兵,构成了可观的八千军队.....其实是居心叵测。

高俅家对国家对恩主皇帝赵佶根本没有感恩的忠义心。

他们已经利用身份职务之便全力积极构建自己的军事武装,准备天下大乱那天的到来.......除了乱世自保,也是万万舍不得享受惯了的权势和荣华富贵,有机会也想弄块地盘自己当逍遥军阀诸侯王,甚至妄图趁机争天下建立新王朝,取代宋皇,坐上皇位,也威福无边的称帝、享乐。

站在前面的宋江这点单薄人马哪抗得住高唐势力的箭雨和绝对优势兵力地双重掩杀。还有,完全没有武力自保能力的宋江再次成为了整个大军的最弱点。

韦豹追击孙立,半道却突然弃了孙立,打马如飞,如雄狮恶豹般猛扑向宋江吴用这。

他看到这个既黑又矮的胖子一身盔甲却只挂着把轻剑,没别的武器,武力必定是渣,却牛哄哄地在帅旗下对太守高廉肆意发威风,他早盯着这个必定是个太好杀的弱鸡的大贼头子是个事了。当然他也盯上了就在宋江身边的吴用。

吴用只拿着把羽毛扇子骑着马在不断地扇着风解热,似乎连剑都没配,也没着盔甲,从帽子到扇子到衣着都很文人名士风流诸葛亮,却显示着:都看看啊,我是(比宋江)还牛逼的大贼头子,即通常被骂的那种强盗窝里的狗头军师,我是只有脑子和嘴巴的弱鸡书生,毫无抵抗能力,乱军中最好杀了,你们官军快盯紧着我找机会冲进来干掉我立大功呀......

嗯,韦豹这种眼尖却头脑简单的凶货自然抗不住这种强烈诱惑,就拼命抢过来杀了。

宋江已经在二愣子董平和傲娇张清这连吃过两次被专门盯上杀的大亏了,此刻再次遇到这种灾,他更吓得亡魂皆冒,这回可不是在二龙山前能及时逃回山寨没事了,在这高唐州可没有可靠的避难藏身之所,这要是被锁定和咬紧了,摆不脱,九成就完了,宋江心慌得很,神智都差点儿崩溃了,却已有了应对经验,这次不再吓得发呆,当即下意识圈马就往后逃。

贴身小厮王四王伯当赶紧一手提枪一手举盾防箭,护着宋江和吴用一起逃。

宋江自然带在身边的左右护驾骑刘无忌、杨适二戟将断后,跟着逃。混充随军参赞跟着来的甑山神魏辅梁、山阴幽枉神陈念义、太行神鲁绍和,三仙风道士,半点儿不慢地跟着纵马逃。

在前面为步军大将的二龙山步将三凶:生铁佛崔道成、飞天夜叉丘小乙、蒋门神,还有步将摽兔李吉、二傻子猛汉矮丘乙郎这一对,以及先锋洪教头与心腹同党副先锋步将踢杀羊张保,这些位,除了蒋门神不算,都是柴进庄出来的人来这参战,在官军扑过来的箭雨下也麻利地跑了。

宋江一带头逃,巨人旗手熊胜也立马机灵摘了帅旗丢下妨碍他逃跑的巨大旗杆子,也跑了。

帅旗“倒了”,主帅可能阵亡了,直到导致原本只是混乱的二龙山军顿时彻底全军大溃。

陪着宋江在中军任参谋总指挥的锐健三将之首的刘复拼命想控制前军打打阻击,试图以前军悍匪的凶顽强横吓倒人数虽多却很多的只拿着棍棒充数甚至糜烂不堪的官兵,却哪里有人肯听他的,他只能沮丧愤然无奈N多负面情绪地又一次弃军而逃,唉!还是爹死娘嫁人,个人顾个人吧。

刘复在紧跟来的箭雨中边狼狈逃窜边羞愤大恨,乱哄哄的心却也不知该恨什么或恨谁。

也不能怪大哥宋江不能打太胆小怕死啊。

实在是官兵的真实实力太强了!太出人意料了.......

二龙山完全错估了高唐州的实力,太小看了高廉的军事能力,把高廉当不堪一击的草包,骑兵不可能打得过铁甲重装的官军骑兵,步兵,原本以为六千对三千左右有绝对优势,谁知官军却是没有一万也有八千,二龙山兵力由优势陡然变成了劣势,又遭到算计突袭,岂有胜理?

也幸亏公孙先生坚决阻止了轻狂大意,不然,真只带了三千人来打,还只配备几百骑兵而不是有一千骑兵,这仗不止会毫无胜算,会败得更惨,而且败了就彻底败了,能不死在乱军中,能侥幸逃出离高州返回山寨就不错了,根本没机会收拾起败军伺机再战。

二龙山军心不整,成分复杂,头领也心不齐,小山头林立,甚至以义气为信念聚义起力量却根本不守义气,这种武装组织离强军还差得太远太远了,哪有什么可自负称雄天下的战斗力.......

刘复悲哀地感叹不已......

赵岳也在摇头。

他看到高唐州的马军没第一时间出现就已经料到了高廉必有诡计,轻狂而来的二龙山必败。但也没想到这帮人会如此不堪,竟然一被突袭一被夹击就直接崩溃了,连半点还手之力都没有。

一股失望涌上心头,随之生的就是一股焦灼:二龙山贼不会是扶不起来的阿斗吧?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