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绝望的两角(1 / 2)

加入书签

“日军有回电了,日军华中方面军司令部同意两角联队率部突围,并让牛岛满从江上随时准备接应。”薛平兴奋的走进来说道。

“好,看起来,畑俊六也不想看着第65联队被我们吃掉了,突围是他们唯一的希望。”冷锋扔下手中的铅笔说道

“我们切断了他们向东突围的希望,又吃掉它一个精锐的步兵大队,两角业作已经坚持不下去了,他们还有那么多伤员。”

“我判断两角业作一定会把伤员留下来殿后,如果带上伤员,必然会拖累他们的行进速度。”龙应钦分析道。

“有道理!”

“报告!”

“是王斌回来了。”冷锋微微一笑,“进来!”

“头儿,我们回来了。”王斌全副武装的从外面进来,卸下背囊和武器,冷锋递上一杯热水,“先喝口热水,敌情的事情慢慢说。”

咕咚咕咚……

王斌三两口就把一杯热水喝了下去,擦了一下嘴角的水渍道:“头儿,小官庄我们去了,日军的指挥部就设在那里,他们的戒备还挺森严的,我们不敢靠太近,但看到了无线电通讯的天线,还有我们在哪里捕捉到了强烈的电磁信号,以及战地医院。”

“那应该没错了。”冷锋点了点头,更先进的装备他现在还造不出来,但一些辅助设备还是能搞出来的。比如判断一个区域内是否有强烈的电磁信号活动,这个就跟电台侧向是一个道理,就是把设备小型化,简单化而已。

以此来判断日军的指挥部的位置,虽然不一定完全准确。但能八.九不离十。

有些东西说起来并不难做,关键是你能够想到。

“头儿,我觉得可以搞一次突袭,打掉日军的指挥部。”王斌双眼熠熠生辉道。

“手痒了?”冷锋笑笑道,他看的出来,王斌那脸上跃跃欲试的表情,关于“斩首”行动。他早就教给他们多次。在青龙山也多次演练和实践,战术的基本运用他们已经掌握了。

缺少的就是经验,毕竟这种战术普通士兵是无法做到的,需要士兵掌握的技能太多了,在敌后什么情况都可能遇到。

“有点儿。”王斌嘿嘿一笑,不好意思的挠头。

“现在不行,等他们开始动起来。就是你们出击的时候。”冷锋微微一笑,现在对荣誉一师来说,能够用最短的时间,最小的代价取得胜利,他愿意做任何尝试。

斩首战术自然也在他的考虑之中。

打掉日军的指挥中枢,无疑是瓦解日军士气和斗志的最佳办法,两角业作连坚守的勇气都没有,这说明日军的士气已经很低了,如果再在这上面给日军致命一刀,那就能彻底的瓦解日军的斗志。

尤其是在他们发动突围的时候。那效果是非常致命的,至少可以减少己方一半的战斗损伤。

“明白!”王斌当然懂的,一旦日军选择突围,指挥部也就随之动起来,只要一动,就有空子钻,这对钻研斩首战术很久的王斌来说。这个时候以轻微的代价获得巨大的收获。

如果现在就行动,戒备森严的日军指挥部无疑会给行动增添很多麻烦,一小队人手还不够,这是这一次行动的短板。

“我把姜涛叫回来了,他带一个排随你行动,加强你们的力量。”冷锋这些早已替王斌考虑清楚了。

“谢谢头儿,有姜涛帮忙,我的把握就更大了。”

“去休息吧,你只有两个小时,四点钟准时出发!”冷锋命令道。

“是!”

如果不是指挥官的位置,这一次行动,冷锋真的很想自己亲自去,这可是一次难得的实战教学。

王斌他们要学的还有很多。

“小夏,我睡两个小时,四点钟准时叫醒我,听清楚了吗?”

“头儿,您放心,四点钟准时叫醒您!”

被褥上还留存一丝淡淡的女儿香,冷锋很快就睡着了,快速进入深度睡眠状态,这是一个合格的特种兵必须具备的技能。

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每天能够保持四个小时的深度睡眠,就能保证他一天的充沛的精力,两个小时的睡眠,至少能让他在解下来的指挥中保持一个清醒状态。

合格的指挥官也需要这样的能力。

程刚负伤了,他没让人告诉冷锋,他也怕冷锋因为这个在指挥中分心,一到六合,就撑不住倒了下来。

一团的副团长江海接替他带领一团残余兵力撤进六合县城,随后,城外爆发了战斗,日军一个中队的追兵逼近外围阵地,被六合警备团(补充团)击退。

这主力旅的补充团,其实也就是比主力团稍弱,武器装备都是一样的。轻武器配备跟主力团一样,重武器减半,但放到****其他部队,那绝对的主力团的配备。

以逸待劳,日军在六合外围阵地就吃了一个大亏,退了去。

廖森得到消息,骑马赶了四个小时的路,终于在凌晨两点多钟,赶到了六合,日军饭冢支队大部队也差不多到了。

程刚重伤,主要是脱力和心力交瘁,没有生命危险,廖森一到,就先去看望了昏迷中的程刚,得知没有生命危险,才松了一口气。

然后就是整顿和加强六合的城防,撤回六合的一团加上补充团,总兵力也有两千多人,如果把骑兵团算上。

守备六合的兵力也有两千七百多人,面对四千多人的饭冢支队还是有一战之力的。

一团撤回来的八百多人。人人带伤,回到城内,一一个都累的倒地就睡着了,给准备的晚饭没吃上几口,他们在太平集支撑了四天三夜。几乎没有睡过觉,人的生理承受能力几乎到了极致。

就算守住太平集,也撑不了多久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