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3章 三弦(2 / 2)

加入书签

余晓霞觉得自己特别幸运,遇到了秦放歌这样的奇葩,就像是三弦这件乐器一样。在中国古代音乐历史中,三弦这件由华夏人民创造的富有特色的乐器,是正宗的中华文明,并不像二胡琵琶等乐器,是从外面传进来的,也一直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余晓霞这样的民乐系学生,必须要修的课程就是中国古代音乐史。纵观古代音乐发展史,弦索是弦乐器的总称。明清以来各人所说的弦索所指之乐器各不相同,但多认为名为弦索的乐器是指三弦。而在弦索发展的同时,作为其主奏乐器的三弦也形成了自己的演奏特色,在乐器型制上也有所发展,在各地形成不同的演奏风格。总体来说,弦索中的三弦演奏以典雅、淳厚的风格为主。在此基础之上南北两地的三弦演奏风格又有所不同,具体地说:如弦索雅乐和河南板头曲等使用的是大三弦也就是中鼓三弦,长约122厘米,音量较大,乐器演奏风格趋于厚朴、刚健;南方弦索如潮洲细乐使用小三弦,长约90厘米,音量较小,乐器演奏风格趋于细腻、清丽。弦索中的三弦既可与其他乐器一起合奏,也可单独演奏乐曲。

余晓霞来自广东,从小耳濡目染的就是潮州细乐,但她并没有局限于此,大三弦小三弦甚至是电三弦,水平都相当高。得益于现在信息传播的方便快捷,她音乐学习之路也很顺利,不拘泥于单一的小三弦。事实上,她们民乐系的学生,基本都是多面手,黄静加奈子几个二胡手,高胡京胡板胡革胡都能拿得下来。

三弦的继承和发展,一直是个宏大而严肃的命题。

用给余晓霞她们上中国古代音乐史的崔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弦索的存在与发展使三弦的演奏技术以及音乐风格、音乐表现等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丰富与发展。弦索中的三弦演奏艺术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并历久常新的课题。对历史的反思可以使我们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面对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所要考虑的,是如何将它传承下去。”

只是,这话说来容易,做起来却不容易。

即便是有音乐天才秦放歌的帮助,也没办法做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何况,他的精力也完全不在这里。能抽出点心思,照顾一下余晓霞这样的三弦演奏者,创作几首三弦作品,她就真的谢天谢地了!如同她在群里说的那样,她对秦放歌表示十万分的感谢。

她的这点心情,不光女生们能理解,秦放歌同样能理解。只是有黄静和陈天虹这样的逗比跳出来破坏气氛,说是要抱抱!

似乎现在女生们脸皮也都厚了很多,余晓霞做起拥抱来也完全不怯场,尽管是在群里的表情。她也跟滕舒婷学坏了,在鸿雁群里对大家使了群体拥抱术,说什么,“以后还要和各位姐妹通力配合才行,我这番就先抱未敬了!”

黄静还笑着说算她识相,晚上的时候就对她不那么狠。

搞得余晓霞心底怕怕的,没外人在的时候,黄静王紫梓这些家伙发起疯来特别可怕,折腾起姐妹们完全没节操和底线,其他人还都在旁边推波助澜的。

把秦放歌@出来后,他也就顺势休息了一阵,陪她们聊聊天吹吹牛,黄静她们倒是没再提他先前干什么坏事去了。

女生们也没忘记祝他晚上演出顺利,也调笑说他又可以收获一大票的粉丝。

陈天虹她们还关心,“不知道这次有没有美女给他献花的!”

“应该有安排的吧!”

“听说捷克的美女质量更高,秦放歌你可千万要把持得住才行啊!”王紫梓在群里叫嚷道。

黄静和潘琳娜完全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还怂恿他道,“是男人就要雄起,你这次出去可是担负着为国争光的伟大使命,我们看好你哦!”

惹来群里一阵讨伐之声,秦放歌这家伙脸皮也够厚的,“东西方审美差距很大的,而且我的标准可是很高的。”

少不得被女生笑骂一阵,说他太自恋什么的都有。

王紫梓还真跟他求证,“我好像听说都没正式对外售票,门票就全部卖光了?”

潘琳娜她们也都挺好奇的,她们也都是从秦放歌的论坛吐槽中看到的,在那边的留学生其实也不少,如果能出票的话还可以抢一抢,这样搞暗箱操作买不到票,也着实有些恼火。她们之前还就此讨论了一番,不过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了,秦放歌这“世界第一男高音”的名头,确实好使。

她们现在也算是看透了,在这样的年头,再怎么有实力,宣传营销工作也必须要跟上才行。要不然,还是难出头,秦放歌这算是做出来一个非常好的示范。当然,也是他背后的团队给力的缘故,这其中,最绕不开的就是席晚晴了!她号称是秦放歌的脑残粉。这点乐团的女生们最是清楚,左书琴更是亲眼见证了,从席晚晴在酒吧遇到秦放歌后,就完全沦陷了进去,说是倾尽所有有点过分,但不遗余力的帮助他却是不争的事实。

尽管很多女生不喜欢席晚晴,但也不得不承认,他秦放歌能有现在的名声和地位,背后的席晚晴和她的团队功不可没。

秦放歌回答说,他自己对此并不是特别清楚,不过他也知道门票特别火是事实。对福尔曼他们这样的老狐狸而言,有这么好的机会,不好好捞一把肯定对不起这天降大礼包的机会。不管是门票收入,还是打通更多的人际关系,捷克国家歌剧院,都可谓是名利双丰收。

女生们和秦放歌都没去抱怨歌剧院的想法,只要他在国外的名气刷起来就OK!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