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电影(1 / 2)

加入书签

看着宁浩严肃的挂掉电话,慢慢坐了下来,抓起一杯啤酒一口喝光之后,才对着两人说道‘老子这次要翻身了。’

啊,两人都听楞了。

‘知道亚洲新星导计划吗。’宁浩问两人。

两人都是摇头,李大卫突然顿了一下,问道‘不会是刘德华的吧。’亚洲新星导(全名:亚洲新星导计划),是由刘德华领衔的“映艺娱乐有限公司”发起,该计划在全亚洲范围内挑选6名年轻导演,资助他们拍摄电影。

作为投资方的刘德华和映艺不会给这些年轻导演压力,所有风险由投资方承担。但投资方也会给导演一定的成本指引并衡量剧本的可行性,研究拍摄是否超出预算。

兼顾幕后老板和宣传大使的刘德华一心推动亚洲新星导的起步、实施到成功,赢得良好口碑和赞誉。2006年,刘德华也凭“亚洲新星导”项目获得了釜山电影节组委会颁发的“年度最有贡献电影人”(Asianflimmakeroftheyear)大奖。

出生于1961年的刘德华在他20岁的时候加入了香港无线电视的艺员培训班。到了1990年的电影《天若有情》,刘德华已经从颇受欢迎的电视剧演员跻身香港一线电影演员行列。转年,他创立天幕制作有限公司,拍摄多部电影。2004年,刘德华又独资成立了电影制片公司“映艺娱乐”。

近十几年,香港电影行业持续下滑。每年仅剩下60多部左右的作品。票房收入也从十多亿港元,跌到4亿港元上下,即使加上外语片,只不过8亿港元。因此,“亚洲新星导”计划被比作“冰河世纪中的一丛绿草”。香港从来不乏热门的影视歌三栖明星,但既具备这些优势,又肯卖力提携后辈的,环顾全港也只有刘德华能够做到。

长期以来,刘德华一直在用高频率接拍电影换来的片酬从事电影投资,但经营成绩却并不如他的艺德那样足以成为演艺圈的楷模。天幕电影公司制作的多是主流题材之外的文艺电影。除去公司的创业之作《九一神雕侠侣》在整个亚洲范围内大获全胜之外,之后所有电影都是血本无归。在《天与地》惨败之后,刘德华累计大致有3000万港元的亏损,并被迫将天幕公司抵偿给台湾片商蔡松林。

后来,刘德华将剩余胶片支持陈果拍摄《香港制造》。结果,这部电影在1998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上,拿到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三项大奖。该片的良好声誉,促使刘德华有信心再度投资电影,并且在2000年引入其他股东。不过,在《给他们一个机会》票房惨淡之后,合伙人麦绍棠与刘德华矛盾公开激化,最终刘德华一手创立的天幕以出局告终。

与麦绍棠的官司期间,刘德华在接受电台节目访问时,曾经心灰意冷地表示“的确对影迷和我是有打击,总之短期内,我也不会做老板开戏了,我也不会在电影中参与意见,否则就会涉及官司,所以我专心做演员”。尽管此处有限制条件,可是理想主义的刘德华根本无法停下脚步。2004年他又参与投资艺术电影《江湖》,因为剧本没有通过审查而无缘内地大银幕,只能在删节之后进入影像制品市场。

刘德华的韧性,或多或少地源于他投资电影业时的心态。“我其实没有想过投资电影可以赚大钱。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那时可能对自己很有信心,觉得一部戏亏少许不要紧,只要出来的效果好就行了。”刘德华说,“后来才知道原来自己的眼光以及方向不大正确,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