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蚀梦蚕(1 / 2)
冯茜莺以为自己在梦里,幽谷梦野是一大片紫色的草原,无边无际,彷佛踏在紫色的云海里。
洪茉莉说那叫紫筝草,冯茜莺还没来得及问,一阵风吹来,一串串紫色叶子腾空风舞,一下就窜上几百尺的天空,突破了压低的云层,随着成千上万的株草竖立放空,紫色的草原也瞬间变成了不见前后的藤蔓丛林。
冯茜莺这才看清那些紫色的草叶其实是绵延一线的,一但有风,张开的草叶便会带起一整条藤蔓的叶子,数万条藤叶立起茂密的紫林,若是无风,藤蔓就会掉回地面,紫叶在上方摇曳,形成一大片紫色的草原。
洪茉莉解释,那是因为幽谷梦野的天空有半年是弥漫着乌云,为了在大半年内获取上层的阳光,紫筝草只能不断长高,借着风力,攫取珍贵的阳光。
幽谷梦野满山满谷都是这种紫筝草,一旦起风,行动起来就相当不方便,而紫筝草除了作一般的试剂外根本也没什么用。
风一平息,藤蔓立刻刷刷刷地倒下,尖锐的尾端瞬间落在地上,发出好几声清脆的鞭响,冯茜莺不禁瑟缩起身子,天知道从那么高的地方下来被打到该有多痛。
前方再度出现平坦的草地,洪茉莉撑起那天冯茜莺见到的紫色阳伞,随着她们的移动,等再度有风起来时,四周的藤蔓境刻意绕开她们这圈,向别的方向射去。
“我们要找什么?”冯茜莺看着再度被藤蔓密布的紫色天空,还是余悸犹存,她紧凑在洪茉莉身边,乖得像在小学的户外教学一样。
洪茉莉已经开了魔印,一只眼睛成了纯黑的骷髅:“虫。”说完,她突然伸出手,扯下一整串藤蔓,冯茜莺被吓了一跳,但在洪茉莉示意下,还是乖乖查看藤蔓上的叶子。
在一片片有如桑叶大的紫色叶子上,冯茜莺很快就发现一条条五颜六色的毛毛虫在其中爬窜,颜色和花纹之繁多让冯茜莺马上明白这不会是普通的小虫。
“这些叫做蚀梦蚕。”洪茉莉指了指其中一条,那一条是蓝色的,要不是背上有着黄色的花纹,几乎要和紫色的叶子合而为一。
“它们是一种拥有操控梦魔力的虫,从小吃紫筝草长大,吐出来的丝可以编织各种可怕的恶梦,长大后会结茧,化成纺梦蛾,翅膀上的金粉是催化美梦的重要药剂,好好养着可以作为不错的使魔。”
“哇。”冯茜莺看着那一只只不到小指大小的毛毛虫,想到其中蕴含着魔力,不由得惊叹出声:“可以命令它们吗?”
“差不多,”洪茉莉见她双眼发光,还是稍微提点一下:“不过使魔的寿命比魔女短得太多,一旦投入心血去养就很割舍掉,更不用说命令他们去作事或送死,所以比较年长和能力强大的魔女一般都不养使魔的。”
冯茜莺眨眨眼道:“茉莉有使魔吗?”
洪茉莉撑着伞的手微微一顿:“有过。”她漫不经心,却突然别过头。
冯茜莺不笨,知道是触碰到伤心事了,便乖乖静下来听她讲解。
幸好洪茉莉很快回到状态:“梦是很重要的精神养分,无论对魔女还是人类。如果能操纵它无疑是一项可怕的魔咒,我今天要教你的就是编织恶梦的诅咒。”
洪茉莉一边说着,一边挑起那条蓝色黄纹的毛毛虫:“每一只蚀梦蚕能创造的梦境都不同,我们依照它们的颜色和花纹去调配恶梦的大小。你来看这只,底色代表环境,有红绿蓝黑白五种原色,而上面的纹路通常代表事件,是由前五种原色混搭出来的,由深到浅各有不同的含意,能看出我手上这只在诉说什么恶梦吗?”
冯茜莺细睛,很努力观察着那条毛毛虫,它看起来就像小学生流行养的蚕宝宝,但它的身体是深蓝色的,背上的花纹像两条亮黄色的彩带缠绕。
“………”冯茜莺眼睛都快成斗鸡眼了,但还是看不出什么神秘的影像,她抬头认输,给洪茉莉解答。
洪茉莉轻笑道:“看不出来是正常的,只有智能的魔力才能参透其中的纹理。”
“智慧的魔力?要怎么得到。”冯茜莺眨眨眼,难掩渴望,这个世界的一切都太陌生、太新奇,她急切得想学习更多。
“那跟你第一次施用的咒语和魔印的位置有关,我当初为了考试作弊,在脸上画了埃及传说的智慧之眼,没想到就在左眼里烙下魔印,而眼睛通常代表着智慧和真实,我的魔力便是能够看穿一切事物的幻象。”洪茉莉说起这事,还有些洋洋得意。
冯茜莺不由得惊叹:“真实魔女………”
洪茉莉对她眨了眨左眼道:“真名会在你十七岁那年定下,到时我们会带你去见记忆魔女,正式将妳列入魔女名册。”
“恩!”冯茜莺不由得吸了几口气,暗自鼓舞自己,希望以后也能拥有一个威风凛凛的真名。
“回到正题,”洪茉莉翻了手掌,让还在手上攀爬的毛毛虫不至于离开视线:“蓝色通常代表压抑、窒息,若是作为底色,那极可能和狭窄的空间有关,有可能是在家里或是在教室,而黄色通常代表懦弱和尴尬,所衍生的事件可能是不小心在亲密的人或是亲友面前做出羞人的动作,稍微整理一下,便可以知道由这只蚀梦蚕所编织出来的应该是一场困窘的恶梦,适合下在好面子的人身上。”
冯茜莺听着津津有味,她看着一只只五颜六色的蚕,突然指着其中一条红底紫纹的问道:“那这只呢?”
洪茉莉凑近一瞧,忍不住叹了气道:“红色作底,大概是在宽广吵杂的公共空间,紫色作花纹,似乎还是偏向紫红色吧?啧……紫红色通常和□□有关,可能是在公共空间发生感情纠纷……嗯嗯,倒是适合下在劈腿男身上,吓死他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