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七节 皇后(2 / 2)

加入书签

说起来,这也是祖宗前代留下来的问题。西北边防历来都是屯兵重地,清远候和昌鹄候祖上也是积累战功获得爵位。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渐渐变得尾大不掉。若是平空生出事端,逼反了二人,势必会引发诸多祸乱。

顺明帝根本不可能把文媛公主嫁给丁伟或者崔羊广其中一人的儿子。暂且不论对方人品如何,自己已经答应了杨天鸿,就断然不会做出一女二嫁之事。

此事,必定是后宫之中有人挑唆。至于那人究竟是谁,顺明帝随便想想也能知晓一二。当下,他忍住怒气,用鄙夷冷淡的目光看着玉阶下面的丁伟、崔羊广二人,冷冷地说:“此事,朕暂时不会应允。具体如何,还要听听毅勇候本人的意见。”

听到这里,丁伟和崔羊广相互对视一眼,崔羊广首先上奏:“敢问陛下,若是毅勇候无意求娶文媛公主,主动放弃这门亲事,那么文媛公主和犬子之间的婚事,陛下能否答应下来?”

顺明帝厌恶地看了一眼崔羊广,抬起右手,指着站在他旁边的丁伟,冷笑道:“昌鹄候怎么把话说得如此笃定?难道,忘记了同时想要求娶朕儿女的人,还有一个清远候吗?”

丁伟眼中顿时多了几分对崔羊广的敌意。不过,朝堂上显然不是争辩的时候。就目前而言,他与崔羊广仍然属于同一阵营。丁伟躬身上奏道:“陛下一诺千金,臣等绝对不会强求陛下做出那等毁诺之事。这朝堂之上文武百官都听见了,陛下刚刚说过,只要毅勇候愿意放弃婚事,陛下就会从老臣与昌鹄候之间选择一人之子,与文媛公主成婚?”

言语当中带有几分逼迫之意,顺明帝再次忍了下来。他缓慢说道:“正是如此。”

……

京城,后宫。

顺明帝带着满面怒容,快步走进了皇后寝宫。张皇后刚刚收到消息,连忙带着宫女内侍,在顺明帝面前屈身跪下,口中道:“陛下应该提前命人通报一声,臣妾也好做些准备。不如陛下就在臣妾这里用了晚膳。正好臣妾娘家日前送了些新鲜山货进来,滋味儿甚是鲜美。今天就让臣妾亲自下厨,为陛下做上几道精美菜肴。”

“不必了!”

顺明帝挥手示意旁边的侍女人等离开,只留下东方空一个在近前。他走到椅子上坐下,用冷冰冰的目光注视着张皇后:“朕有话问你。文媛的事情,是不是你透露到外面?”

张皇后心里猛然一紧,故作惊讶道:“不知陛下所谓何事?臣妾怎么听了只觉得糊涂?”

顺明帝“嘿嘿”一阵冷笑:“听不听得懂不重要。朕相信。以你的聪明,不会不明白朕的意思。你生的那个好女儿呢?把她叫出来。用不着在朕的面前装糊涂,这件事情前前后后都是新萱在做。背后也有你娘家在操办。怎么,敢做不敢认?”

张皇后感觉很是不妙,却依然还是死咬着不认:“臣妾真的不明白陛下所谓何事?新萱到底做了什么让陛下恼怒的事情?”

顺明帝勃然大怒,猛然从椅子上站起。抓住张皇后的衣领,将她狠狠拽到面前,厉声喝道:“文媛脸上胎记脱落一事,难道不是你和新萱把消息传到宫外?先是有戎狄使者诸般要挟于朕,今天又有清远候和昌鹄候两个老不死的当着诸多朝臣想要求娶文媛。若不是你们母女二人暗地里做些见不得人的勾当,事情何至于此?”

张皇后感觉呼吸有些困难,双手拼命护住自己的脖子,连声哀求道:“陛下这话是从何说起?文媛公主脸上胎记脱落,乃是后宫之中人人皆知的事情。臣妾不过是对下人们说起一二。觉得好奇。新萱也是在妃嫔之间当做异事说着玩。这勾结外人究竟是从何说起啊?陛下,陛下切莫外人挑唆,误信奸人啊!”

顺明帝恶狠狠地盯着张皇后,用力把她朝后面一推,张皇后连连几个趔趄,最终还是摔倒在地上,连声哭喊。旁边早有几个宫女跑过来搀扶,里里外外乱作一团。

顺明帝恨得咬牙切齿。却无法进一步动作,只能站在那里。冷冷注视着张皇后的作态。

东方空已经探明了事情前后经过。消息的确是从张皇后宫中流传出来。只不过,正如张皇后所说,她只是把事情当做奇闻说给旁人听。至于别人听了以后会怎么做,与她这个皇后就没有半点关系。何况,文媛公主脸上胎记脱落本来就很神奇。众人纷纷攘攘言传之下,的确是没有证据表明一切都是张皇后在暗中策划。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你明明知道具体操作的人是谁。却因为种种缘故无法将其绳之于法。原因很简单,不外乎“证据”两个字。

看着被宫女们搀扶起来,脸上犹自带着泪痕的张皇后,顺明帝冷冷地说:“别以为这件事情你做得天衣无缝。现在,朕算是真正明白了你和新萱的心思。朕今天就把话放在这儿。文媛若是出了什么意外,新萱必定要为文媛陪葬。清远候和昌鹄候两个老不死的在杨天鸿那边必定讨不到好处。就算是戎狄那边强行求娶文媛,到时候,朕也一定会把新萱当做陪嫁送到北边。”

张皇后猛然抬起头,脸上全是难以置信的神情:“陛下,新萱……新萱可是您的亲生女儿啊!”

“难道文媛就不是朕的亲生女儿吗?”

顺明帝顿时被再次勾起了怒火,放声咆哮:“以你这般表率,如何能够统领后宫?连朕的一个女儿都容不下,你眼里还能容得下谁?够了!此事无需再议,总之就是这样,如果事情真是闹到不可开交的地步,到时候就新萱陪嫁一同前往北方。就算是有清远候昌鹄候相逼,朕也一样是如此论处。”

……

抚州码头。

方义源带着州府大小官员早早在码头等候。不多时,海面上出现了多达上百艘的庞大船队。当中一艘大型战船的主帆上,赫然绣着巨大的红色“杨”字。

这些船虽然具有海战能力,仍然只是作为货船使用。在火炮没有真正开发出来以前,安州水军就永远只是传统意义上的“海上陆军”。

杨天鸿走下舷梯的时候,看见了迎面走过来的抚州知府方义源。

他脸上带着微笑:“下官恭迎侯爷。”

杨天鸿连忙回礼:“官场上这套虚礼如何能够用在你我身上?说起来,本候还要称呼你一声师兄。”

“见外了!如此说来就真的是见外了!”

方义源摆了摆手,压低音量,诚恳地说:“侯爷高瞻远瞩,竭尽心力为归元宗筹谋。其中远见卓识,非身在局中人不能明白。不瞒侯爷,当初下山的时候,义源重入俗世的确抱有抵触。只是谁能想到,到了抚州以后,看到和听到的所有事情,都让义源为之震惊。说起来,义源此次下山,也是拖了侯爷的福。呵呵!前后半年时间,义源的修为足足增加了两层。如此迅猛的修炼速度,若是换在宗门山上,根本就是难以想象的神奇。”

方义源说这些话的确是发自肺腑。别的不说,光是丹药一项,他便从中获利甚多。得到了足够的好处,做起事情来自然也就尽心尽力。按照杨天鸿此前留下的指示,抚州留有玄火军团五百名士卒。这些人全部都是经历过南疆大战的老兵。以他们为基础,方义源从难民当中挑选身强力壮的部分,很快编成了一支数量多达五千的军队。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抚州驻防军与远在安州的玄火军团不断对调,在实战中加以训练。现在,方义源可以拍着胸脯自夸,抚州驻防军的精锐程度虽然比不上玄火军团,却也是大楚国内一等一的强军。(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