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三章 挑拨(三)(2 / 2)
他下去调查的时候,发现了不少问题。
首先是一些项目,其实都是假项目,目的是为了用优惠政策拿地,拿地之后什么也不做,就是坐等地价飙升,然后再倒手转让,赚取不菲的暴利,而这中间的差价,最后都让那些真正要做项目的企业给买了单,成为了企业必须要负担一项额外成本。
这种事情,在全国各类开发区内都不罕见,有些地方为了防止囤地,也出台了一些政策,比如拿地之后五年内严禁转让,表面看好像是为了打击囤地,其实却是推高了地价。
土地被捂起来不能交易,能交易的土地就少了,价格自然会越涨越高,而五年之后,价格都不知道翻了多少倍?当初那些拿地的人,什么实业项目都不用做,就让地荒了长草,期限一到把地转让,暴利唾手可得。
所以陈大龙提出不限制交易。
你可以随意交易,但拿到手的年限越长,你转手的成本就越高,风险也越大,那些投机的人在风险面前,自然就会掂量一番的。
而对于真正做企业的人来,是不会考虑这个问题的,随着企业入驻越来越多,地价不涨是不可能的,但这个涨势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最后能享受到土地增值好处的,反而是那些企业和当地老百姓。
这个办法,还是受到浦和区委书记王大鹏的启发,同样方针在浦和现在执行得也比较成功,虽然入驻企业越来越多,但地价并没有太大的波动,所以浦和征地的成本很低,地价也对企业极有吸引力。
市区西郊本来是开发区的,后来定位高新经济,那自然就是要吸引高新科技企业过来,而企业在落户的时候,先考虑的还是成本,西郊如果在地价上向开发区靠拢,就永远也竞争不过开发区。
但是,陈大龙对西郊却是很看好,如果现在土地便宜了,那么就会有很多企业有所图去发展,等到过几年人气旺了,企业越来越多,以后土地也就升值了。
刘国安听完陈大龙汇报后,打马虎眼表态道:“你的提议很好,慎重起见,我觉得还是要再沉淀一下,下次开会,我们集中议一下这个。”
说了相当于没说。
刘国安不愿意在西郊土地这个问题上多作纠缠,他主动将议题拽回到商业会所上来,“陈副市长,再说说你在商业会所这个项目上的想法,这项目也算是本市大项目之一啊!”
陈大龙明白刘国安的心思,放下茶杯轻描淡写道:“不管是大项目还是小项目,只要项目符合各项规定,就一定能做好,总之谁承诺必须兑现。”
陈大龙说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吴全能本能瞥了一眼刘国安,刘国安的脸色果然猛地一沉,不过很快就又恢复如常了。
刘国安心里琢磨的是,“陈大龙果真不傻,这是要跟自己清算旧账啊?谁承诺的谁兑现,摆明了要把自己这个当初盛大出席商务会所项目的一把手书记拖下水啊。”
刘国安一阵头大,他明白陈大龙是个大滑头,如果项目很多地方都符合政策规定,还用得着跟你陈大龙在这说嘛?我自己随便找个人都能干好。
刘国安无奈,为了巴结好孙部长,他只能放下啊身段跟陈大龙商量,“陈副市长,孙董事长投资的那个商务会所项目你还是要多关心,毕竟他是孙部长侄儿。”
陈大龙微笑道:“我明白。”
一样是说了等于没说。
刘国安心说,“你明白什么?你到底会不会对商业会所项目手下留情?你倒是给个痛快话啊!”
陈大龙公事谈完礼貌告辞,刘国安一肚子的问号憋在心里,想开口问却最终还是没张得开嘴,这叫什么事?堂堂市委书记居然为了这点小事要一次次向一个常委副市长折腰?
办不到!
晚上,大约九点三十分左右,陈大龙在副秘书长王晓文的陪同下,一道走在距离市政府后门五百米左右的林荫小道上。
这里是一片比较僻静的小树林,每每感觉有些累了,陈大龙喜欢到这里的鹅卵石小路上来走一走,放松一下自己。
这个习惯,市政府很多人都知道,所以有些时候在办公室找不到陈副市长,手机又没人接听的时候,只要找到这个小树林,一准能找到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