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七章 中国远征军(中)(1 / 1)

加入书签

高飞沉思了片刻捋顺了自己的思路道:“委座,各位长官,卑职姑且谈下自己的意见,实际上美国人是最注重实际利益的,他们是按需所供,岌岌可危的英国还拥有强大的皇军海军和空军,如果英国投降,那么德国人就真的横扫欧洲了,届时美国也会失去唯一强而有力的战略合作伙伴,我们的国际战略地位确实不比英国,所以在战略物资租借上想与之匹敌恐怕很难。”

蒋介石看了高飞一眼,鼻子哼了一声,彷佛说这还用你来说?高飞见状急忙道:“但是我们完全可以用空头支票来加重我们自己的分量与筹码。”

陈诚比较冷静道:“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筹码如何才能增加?我们可是伸手去要饭的,无论如何我们也处于被动的地步,给不给,给多少都是人家说了算,而且美国人还要向国内派遣高级军事顾问观察团,用于监督美援租借物资的使用与分配。”

高飞微微一笑道:“美国是世界第一大工业强国,是第一大经济强国,但是他们的人口却只有一亿左右,他们百分之九十七的人口集中在百分之三的国土上,他们工业发达但是老龄化颇为严重,人口比例极为不理想,美国人牺牲不起人命,英国最精锐的三十多万远征军全军覆没之后,甚至要从缅甸和印度抽调陆军保卫本土,英国人缺少训练有素的陆军,而现在美国陆海空三军兵员一共仅仅二十一万余人,这还是紧急扩招之后的数量,但是我们拥有四万万五千万同胞,我们拥有数百万拥有作战经验的部队,我们有近千万适龄壮丁可供补充,我们可以组建中国远征军随时准备进入缅甸,我们不能依靠英国人,英国人为了印度和香港会毫不犹豫的出卖我们,甚至会关闭滇缅公路,所以我们必须做好武装保卫缅甸我生命线的准备,另外可以向美国提交秘密提案,如果在提供武器、装备、供给的情况下,我中国远征军可抽调至少三十至五十个师远赴欧洲乃至世界各地作战,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坚韧的军人,他们只要拥有步枪和子弹以及维持生命所需的玉米粒就能够顽强作战到底,这就是我们的筹码,也是美国人和英国人最需要的,我们可以派遣远征军前往欧洲参战,逼迫日本进攻印度,通过协防印度直接接收美援物资,我们能够做得还非常的多,但是前提是美国人必须要慷慨的给予我们重炮、坦克、飞机,有了充足的武器作为保障,武装起来的千万大军可以踏平日本列岛,横扫欧洲,完成民族复兴,奠定我华夏的世界大国地位,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

高飞的一席话让陈诚、何应钦、白崇禧等人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蒋介石的眼中更是闪耀着一丝锐利的光芒,多少年以来蒋介石一直在谋求所谓的大国地位,这是他的梦想,中国远征军这个名字让他有些莫名的激动,自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军队第一次跨出国境作战,军队是干什么用的?对于弱国庸人来说是保境安邦的,但是军队的真正用途却是开疆扩土,军人的至高荣誉也来自于此。 抗日之血祭山河547

蒋介石反复的嘀咕了几遍中国远征军这个词,似乎酝酿了许久道:“高飞啊!高飞!你真是画了一个让人无法拒绝的大饼啊!你高飞给我们画饼,我们去给美国人画饼,真是妙不可言啊!”

陈诚等人会意的一笑,高飞则有些非常的无奈,在国际政治上弱势的一方付出的只有牺牲、牺牲、再牺牲,在关键的时刻一朝翻盘,而不是玩什么三十六计,最终玩得很可能就是自己,国际社会就是一个有强权没公理的地方,谁拳头大,谁说了就算,真理和正义这东西只属于胜利者。

蒋介石沉思了片刻对高飞道:“但是我们不能一点也不做,美国人的军事高级顾问团就要来了,我们必须拿出点东西给他们看看,你的青年军就是样板部队,如你所言,就将青年军扩充成中国远征军如何?”

蒋介石的话让陈诚等人顿时无比侧目,原来委座的心思再这里?高飞的青年军新一军已经是六万余众了,比起寻常的军要大上二倍不止,现在用中国远征军这个名义在进行扩编无疑是再好不过了,不过这也就意味着青年军这支精锐恐怕要有相当长的时间待在大后方,拿最好的装备,最精锐的人员,却只能做旁观者?如果一旦缅甸出现问题,青年军组建的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关键是缅甸这个战场是不是一个巨大的无底洞啊?很多东西都是虚无缥缈的,对于现在组建中国远征军陈诚认为时机还尚早,因为最根本的英国人还没同意中国军队入缅协防的事宜。

蒋介石在于陈诚、何应钦、白崇禧以及高飞讨论先行组建中国远征军可行性与向美国方面提交密档的原则尺度的同时,脸色的铁青的韦维尔接到了国内的训令,信任的首相丘吉尔虽然一向看不起中国那个愚昧落后的国度,但是美国人提出的以美援物资为代价使得中国军队抽调精锐部队进入缅甸甚至印度进行协防的可能性,让丘吉尔无比的动心,英国远征军在法国战役中损失超过三十七万,而英国陆军仅仅只有五十九个师的规模,加上中东、印度、缅甸等殖民地不过六十五个师又七个旅而已,一次损失了接近三十五个师的兵力,对于大英帝国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

国内连六十岁的老者都发给了李恩菲尔德步枪每天进行训练,难不成大英帝国真的到了日落西山的时候了吗?

作为战时首相的丘吉尔第一点要做的就是收缩有限的兵力,组织训练新部队,但是这一切都需要至少一年的时间,而大英帝国现在缺少的恰恰就是时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