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2 / 2)
闻锋来这里一年,独孤胜和他单挑比武的胜负都已经是对半开了。
不过闻锋本人倒是挺沮丧的,因为他从没赢过邬琅,能撑过的回合数也不算多。
其他校尉们就安慰他,首领可是怪物,你怎么能和他比,这个世界上能和首领切磋一个时辰以上的就只有郎骑将军了。
这一年的时间,邬琅并没有荒废掉。
常山的情报系统越发成熟,人数也越来越多,能在北戎探听到的消息也越来越深。
邬琅和杨记川的私人机密信件都是常山的人在传送,速度简直甩官驿几条街。杨记川给他寄过一份奉济的地图,非常细致,是杨记川亲自游拓,让专业人员绘制出来的军事地形图。这对邬琅抗击北戎的帮助非常大。奉济和北戎也有接壤的地方,这就表明,所有的防线都不可能是固若金汤的。北戎只有那么多的人口,集中用来对付邕州,被忽视的奉济便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不过北戎不可能不知道杨记川调任奉济,所以他们对奉济的防范可能会增强。他和杨记川商量过,到了奉济便尽量演出水土不服,和州牧不合的戏码来。再加上杨记川本来就是因为不得圣宠被流放到奉济的,北戎方面的戒心应该会大大降低。
邬琅和同传的兵器库是私下单线联系的,邕州有自己的兵甲司,杨记川离开时也带走了十万天策骑兵,所以玄甲军不担心兵甲的短缺。但是到了奉济的杨记川就不同了,那个穷山恶水的地方,难道让他的十万骑兵一把武器用十几年?更何况,当地募兵是必须的。粮草,兵甲都是比不可缺德东西。
而且,邬琅和杨记川商量着再训练一只重骑兵,配上重甲铁浮屠,在平原战场上,谁还能是对手?
只是承受得起铁浮屠的士兵和战马都需要经年训练积累,就算再急,也要耐心等。
说来,邬琅总觉得这仿佛冥冥中注定一般,所有事情都被一条看不见地丝线连在了一起。
要是没有回永宁,杨记川就不会被调任奉济,常山也找不到解药很快逝世。要不是杨记川被调任奉济让他感觉到现任皇帝对他们的虎视眈眈和敌意,他不会铤而走险和司徒靖合作。要是常山死了没有人在北戎部下神鬼莫测的情报网,邬琅恐怕没有那么大的信心敢在司徒靖面前夸下海口,五年灭掉北戎。要是司徒靖不是地下势力庞大,还有一座巨大的兵甲库,被发配到奉济的杨记川属骑兵捉襟见肘,实力必定大降,遑论培养新的重甲兵。要是没有司徒靖的资源支持,杨记川在奉济对北戎的牵制,他在邕州的仗就难打了。要是没有这场阴差阳错的暗通曲款,邬琅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找到合适的机会彻底摆脱朝廷,带着杨记川远走高飞。
事情走到今天这一步,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又一个巧合,只要其中一个有了偏差就不行。
但是,在这其中,非要让邬琅挑一个他怎么都想不到的,或许要属澹台明对他的态度。
那家伙也不知道是真大度还是为了挑拨离间,在得知他从永宁回到雁门关后,居然是常写信给他,寄一些北戎的特产,花里胡哨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澹台明要泡他呢。
可是澹台明在北戎的日子并没有邬琅想的那么安稳,在丢掉重镇木松后,澹台明的行军作战能力明细受到了质疑。再一个就是,当初杨记川在北戎边境下毒时顺带散播谣言,说澹台明自带瘟气,招来恶事。结果澹台明却把这谣言的矛头顺手转向了皇帝。这事不知怎么就被北戎新登基的皇帝知道了。
澹台明毕竟多年不在北戎,就算为皇帝杀死了自己的亲哥哥,也不见得成了皇帝的心腹。再加上北戎皇帝不算是聪明人,只要旁人稍加煽动,澹台明觉得成为那过河后背拆掉的桥。
而澹台明在回到皇城之后,主动背罪,请辞了将军职务,选择当个清闲王爷,到处游山玩水,所以给邬琅寄了各种各样的特山,就每个重复的。
邬琅怕被毒死,澹台明送的东西一个没动,原封把盒子装在一个箱子里。邬琅有一个箱子就是专门用来装澹台明这些东西的。
邬琅不信澹台明就这么放弃了权利的争夺,他宁愿相信澹台明这是在韬光养晦,躲避锋芒。
但是,邬琅宁愿澹台明回来守边啊,因为替代澹台明的就是当初被换走的北戎名将汤连|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