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进攻汉口(1 / 1)

加入书签

一缕黑烟由远及近而来,长江上的一艘炮舰正“吭哧吭哧”向着下游航行,舰身舯部的铜制铭牌上两个大字格外醒目:海筹。

作为北洋军目前最有威力的战争机器,“海筹”号巡洋舰已在武汉江面来来回回巡弋了一整天,煤舱里已装满来自萍乡煤矿的优质煤,锅炉里也灌满了水,全体舰员斗志昂扬,机器舱里炉火熊熊,蒸汽机压力稳步上升,现在,它正信心十足的从上游缓缓驶下,继续执行对江北党卫军的炮击任务。舰艏左右2门、舰艉1门150毫米克虏伯速射炮和分布于两舷的8门105毫米克虏伯速射炮对江北的党卫军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海筹号的舰长名叫杜锡珪,字慎丞、慎臣,号石钟,福建闽县人,毕业于江南水师学堂,曾率海军舰队镇压武昌起义,后来率领舰队在九江起义,投靠革命军。袁世凯死后,杜锡珪复归北京政府。民国六年(1917年)7 月,程璧光准备率舰南下护法,派杜锡硅、林颂庄率“楚观”、‘海筹”二舰北上,将大总统黎元洪接至上海。临行前,程璧光还特别拨给二舰20万元开拔费。不想,杜、林到京后,经不住段祺瑞的利诱,留了下来。程璧光听说后,气得在舰上连连用手杖猛敲甲板,大骂二人背信弃义。

北洋军阀曹锟、张怀芝等率军向湖南发起进攻。杜锡珪率第二舰队的“楚观”、“江鲲”、“江利”、“江犀”、“江贞”5舰从水路开进,策应陆路攻势。湘桂联军没有海军,处于不利地位。北洋军一个团在海军舰炮支援下,攻陷江防要隘城陵矶,北洋军占领岳阳。杜锡珪又率各舰过洞庭湖沿湘江进犯,配合曹锟的北洋军第三师占据了长沙,南军不战而退。

但是北方战局变化,党卫军兵临汉江,段祺瑞不得不调动杜锡珪的海军在武汉三镇一带游弋,以抵挡在陆地上所向披靡的党卫军陆军。

党卫军为此有些伤脑筋,于是经过总参谋部协调,制定了打破北洋军在长江上封锁的作战计划。话说李默涵在接受德国和奥匈在华武装力量的时候,缴获了两艘内河炮艇。

一艘是vaterland号。德国埃尔宾的硕肖船厂制造,原为德国用于中国内河的炮艇,1917年3月20日于长江上游被中国政府扣留,改名“利绥”。 排水量170吨,2座燃煤锅炉,双轴推进,1300马力,长158英尺,宽26.3英尺,吃水2英尺,乘员45人,航速13节 。装备1门30倍口径88毫米榴弹炮(船首),1门40倍口径50毫米4磅炮(船尾),2挺机关枪。<船厂制造,原为德国用于中国内河的炮艇,1917年3月20日于长江上游被中国政府扣留,改名“利捷”。 排水量266吨,4座燃煤锅炉,两部蒸汽主机,双轴推进,1300马力,长177.6英尺,宽26.7英尺,吃水2.7英尺,乘员45人,航速14节,装备2门57毫米6磅速射炮,3挺机关枪。

海容号巡洋舰在东北护侨,一时半会赶不回来,这两艘军舰是目前李默涵手里唯一可以动用的水面舰艇力量,要让这两艘内河炮艇去对阵北洋军的巡洋舰,无疑是螳臂挡车。李默涵自然不会这么傻,拿鸡蛋去碰石头,他的计划是效法后来的炮打紫石英,来个炮打巡洋舰。

海筹上的3门150毫米克虏伯速射炮和分布于两舷的8门105毫米克虏伯速射炮听着好像口径很大很唬人,其实射程并不远,最大射程不过7000米到8000米左右,最佳射程在4000米之内。当年甲午战争,日军的伊东佑亨就是命令日本海军此类口径火炮在3000米左右才开火。

仔细研究一下,当年炮打紫石英号的炮兵部队分别配置日制75毫米野炮和日制105毫米榴弹炮各3门,党卫军这边105毫米、75毫米的野炮射程都超过8000米,而且数量众多,机动性好。要重演炮打紫石英那种步兵炮打军舰的效果,也不是不能做到。

党卫军首先对汉口镇发起进攻,进攻的路线和步骤和当年清军镇压武昌起义的行军路线倒是出奇的一致。党卫军和王占元的第二师步兵第三旅步兵第五团在刘家庙交上了火。

受李默涵大炮兵主义熏陶的邵剑锋依旧是以大炮为主力,在党卫军的炮兵阵地上,灌满泥沙的草包厚厚堆砌形成半圈,只在正面中间显露一尺宽的空隙,形成了临时的炮兵掩体内,炮位后面被平整的挖出一个斜坡,这样一来需要更换阵地时,就能够迅速拉出大炮进行转移。

师属炮兵团装备的火炮从75毫米到120毫米都一字排开,每门炮后面都蹲着十几位炮兵,一些还拿着纸笔,倒不是炮位需要那么多人,而是师部准备借这次难得的实战机会,让很多新炮手们愈加直观的进修如何使用野战炮。

“开炮!”

随着小红旗挥下,炮弹穿越而出,眨眼间对面的刘家庙火车站上方就已经腾起了数团黑红色的硝烟,大块大块的砖瓦在爆炸下飞卷而起。

整整20分钟的炮火覆盖,党卫军才派出步兵不急不慢地展开进攻,首先是重机枪进入战位,斜射掩护步兵,重点压制铁轨正面宽阔地,轻机枪伴随步兵冲锋,冲锋时尽量散开,压低身体,互相之间要有掩护。

负责进攻党卫军战士们也已经跳出了掩体,散开后向正面突击,从士兵们奔跑时的姿势来看,士兵们大都能娴熟的压低身子跑之字,步兵线散得也比较开,跑上一段后就会卧倒为后面的战友作掩护。

开始时以连为单位冲锋,以哨声为号,跑到400米左右散开改班编组,迅速卧倒匍匐推枪前进,这个距离上没有光学瞄准镜很难打准匍匐前进的敌人。等到爬行约百米后,随行的轻机枪率先散开依托石堆或者树木开火,或者是用掷弹筒、迫击炮对北洋军的阵地进行火力压制。剩下步兵继续爬行,等到120米距离后哨声猛然尖锐,大家才跃起发动冲锋。

交叠冲锋的士兵很快就抵达了车站正面,由于刘家庙是一个乡镇,地势宽阔易守难攻,所以即便有机枪掩护还是能看到不时有士兵中弹倒下。投入步兵意味着争夺进入了白热化,机枪此时为了避免误伤也不敢随便开火。不过,党卫军士兵配备了很多冲锋枪,在近战时占了很大的便宜。往往是一颗手榴弹扔过去,再冲锋枪一阵扫射,北洋兵不是毙命就是投降,所以占领刘家庙反倒没用多长时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