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徐州军政府(2 / 2)
革命军北上之后,管理徐州的任务流落到了成立不久的“徐州军政府”身上。这个军政府以前清官员段书云为政务总长,林开谟为民政长,徐占凤为军政长,张佐卿为财政长,交际长王少华。交际长如同宣传部长、联络部长。
军政府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自己的地方军,军政这一块是由徐占凤负责的,他手下有原来清江兵变时跟来的兵马。但是这支部队之前被张勋吞并,然后在徐州之战中被打了个七零八落,要不是自己及时让他们反正,恐怕自己的老底都赔光了。
同盟会会员,交际长王少华对徐占凤却是有看法的,认为他手下的兵匪气太重,同时他见崔道平、李默涵、马迁安三人的部下弹压措施得力,李默涵行事也果断,便提议由将李默涵的十四混成旅另设一营。徐占凤表示反对,认为自己的部下能够胜任。
军政府总长段书云和林开谟都是前清旧官僚,对同盟会出身的王少华没什么好看,打心眼里又瞧不起徐占凤这个臭丘八,正乐得王少华和他不对付,便也极力赞成扩大李默涵和马迁安的队伍。并且给了他们一个番号:革命军第十四混成旅,由崔道平任旅长。马迁安当了参谋长,李默涵当了副官。
扩编的工作开展的很不顺利,一方面是徐占凤暗中搞鬼,另一方面是崔道平觉得革命已经成功,自己可以功成身退了,他虽然挂名旅长,但是一门心思却都扑在教书育人上,混成旅实际上是由李默涵和马迁安管理。
二来李默涵征兵的选拔要求高,要入选除了体力要求之外,至少还要认识“零、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这些汉字。前者还勉强凑合,可后者把大多数人都拦在了门外。
不过,这种情况得到了好转。由于清末废除了科举制度,许多读书人转而选择了从军。一九0五年湖北黄陂县征召九十六名新兵,其中竟然有十二个禀生和二十四个秀才。徐州的读书人其实也很多。只是当时社会上都流传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之类的话,因此到末了,第十四混成旅只招到了50多个兵,加上原来的崔道平策反的兵在内一共250来人。
话说徐州军政长徐占凤原来是前清驻扎在淮安清江浦的新军第十三混成协协统,此人脸麻,俗称“徐麻子”;他还经常手提马棒打人,因此又得了“徐大马棒子”绰号。徐占凤这大老粗虽然不认字,一向倒也还得军心,这当然也与他自己是徐州人、所征募之兵多为其家乡子弟很有关系。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荫昌奉调回北京,在其任内担任第十三混成协统领的卢永祥也跟着被调走了;”北洋之龙”王士珍接任江北提督,一个不认字的大老粗徐占凤受袁世凯之派接任第十三混成协统领。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王士珍曾有一阵”丁忧”、回老家奔丧,于是,时任江南苏松镇总兵的徐绍桢在此期间担任了护理江北提督。王士珍回任后,于宣统二年(1910年)因病去职,于是,雷震春被委任为署理江北提督。雷震春一到任,就设法让徐占凤被革去了第十三混成协统领之职、改换他的心腹杨保善接任了此职。
辛亥年九月初四日(1911年10月25日),清朝廷正式谕令段祺瑞为第二军总统,会合冯国璋所率的第一军,镇压武昌起义。段祺瑞受命之后,就匆匆将他的江北提督印信移交给时任淮扬海道的奭良护理。
奭良是个旗人,年纪又老、胆子又小,且又只会拽几句旧书上的腐话儿、对于军事一点不懂,他虽然按例担任了护理江北提督,可是,他对于第十三混成协的事简直一点都不敢过问。在当时,第十三混成协也算是”北洋劲旅”之一,装备精良、薪饷充足,全协管带以上的军官大多是保定军校速成科出身,属于袁世凯直接训练出来、提拔上去的嫡系,这批骄悍的东西,奭良自然惹不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