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自己糟蹋(1 / 2)
让贾诩教导郭烨,郭嘉不指望立竿见影就有效果,尤其是一个人的心灵成长,是需要潜移默化的,不可能长辈说一句“长点儿心眼”,明天孩子立马就城府深不见底,所以,蔡琰瞧不出贾诩有什么过人之处,要是贾诩整天高谈阔论,雄辩滔滔,郭嘉才怀疑贾诩是不是虚有其表了。
糜芳是来到成都足足一个月后,才正式拜访郭嘉。
之前的曰子里,他一边打探郭嘉在益州的虚实,一边让糜贞和大乔小乔叙旧情。
大乔小乔和糜贞有什么旧情?无非就是郭嘉和陶谦在徐州周旋时,有过不足一曰的姐妹情。
郭嘉瞧不起糜芳,但不会写在脸上,面对糜芳时三分热情,七分威严。
府内大堂主客入座,糜芳小心翼翼地打量隐含威势的郭嘉,他已经不能如同当年在自家中对郭嘉用随意的口气说话,此时没有噤若寒蝉,却也如履薄冰。
糜芳心中有怨怒,仰人鼻息非他所愿,可他更不想跟着大哥一同投靠刘备。
刘备连自保的实力都没有,何况刘备结义兄弟关羽从未拿正眼瞧过他一眼,糜芳的大哥糜竺推崇刘备,但糜芳却不敢苟同。
千里迢迢来益州,就是想在郭嘉这里讨得一个更好的出路,送上糜贞给郭嘉,是糜芳的诚意。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糜芳是不是贤臣能臣,姑且不论,至少郭嘉现在是益州牧,益州官民对他心悦诚服,口碑极好。
身份地位上,郭嘉和陶谦同是汉臣,糜芳跑来投效郭嘉,不会让人诟病背主求荣。
郭嘉与陶谦的恩怨,是私事,与公事无关。
“子方,陶恭祖在徐州怎么样了?”
糜芳不可能无缘无故跑来投效,必定是徐州有变故。
果不其然,糜芳的回答是郭嘉意料中事。
陶谦经历曹艹挥军攻伐接连屠城的事情后,一病不起,数月来都不见好转,说不准哪天就撒手人寰。
一个年过六十的长者,活到这个岁数,称得上长寿了。
郭嘉不会开口问糜芳为什么来益州投效他,因为那不但是打脸,还有点儿盛气凌人的意思。
依郭嘉料想,陶谦大限将至,糜竺肯定准备拥刘备上位,糜芳嘛,估计是不想跟着刘备混,所以才另谋出路。
徐州北面的公孙瓒袁绍在袁绍渐渐占据上风后,袁绍若剿灭了公孙瓒,徐州也就成了袁绍的嘴边肉,挡不住袁绍。
徐州西面有曹艹,吕布没能一鼓作气把曹艹打垮,现在反而让曹艹缓过气来反攻,随时都有可能收复徐州,那时,曹艹再来打徐州,徐州还是挡不住。
徐州南面,袁术都自称“徐州伯”了,尽管这个称号意味什么,代表什么,无人知晓,可从字面去理解,袁术是对徐州垂涎三尺啊。
三面环敌,刘备守得住吗?糜芳接触过刘备,也对徐州军事力量知根知底,结论肯定是十分悲观,所以他不想听从大哥糜竺的安排,偷偷带上了糜贞前来益州。
为什么不去荆州?因为荆襄世族势大,糜芳去了恐怕连立足之地都没有。
在糜芳看来,郭嘉需要像他这样出身豪族的人来投效,赚名气攒人望,从利用价值来说,糜芳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筹码,加上一个美貌的糜贞,郭嘉收留他不是难事,结亲之后,糜芳水涨船高,难道不比在徐州担惊受怕强?
“这样吧,子方,你先在成都内安定下来,若有需要,开口就是,待明年春试的时候,以你之才,必能脱颖而出,那时我用你就名正言顺了。”
郭嘉并不觉得糜芳来投效他是可耻的事情,大义上,郭嘉是益州牧,陶谦是徐州牧,两人都是汉臣,糜芳给谁效力都是给大汉效忠,没什么不妥,退一万步讲,郭嘉在政治上并没有与徐州处在对立面,糜竺要效忠刘备,糜芳来效忠郭嘉,人各有志不能强求嘛,诸葛亮侍蜀,诸葛瑾侍吴,那可是两个国家啊!
糜芳放下心来,既然郭嘉对他有了安排,他就心里有底了,但又犹豫地说道:“使君,那舍妹……”
以糜芳的才华,郭嘉顶多也就是用他做个地方小官,要是他不怕死想去带兵打仗,郭嘉也可以满足他,只不过他没有独自领兵的才干罢了。
提到糜贞,郭嘉面色如常,淡淡道:“子方放心,我心中有数。等一下我先去见见她吧,好多年不见,也不知她如今什么样了,呵呵。”
糜芳喜形于色,连忙道:“舍妹如今暂居在乔家姑娘的府中。”
他是铁了心要把糜贞送给郭嘉,这样,他的未来才真正有保障。
糜芳走后,郭嘉也朝着乔家而去。
给郭嘉开门的是小乔,见到来客是郭嘉,小乔笑颜如花,郭嘉一开口,却让她翘起了嘴巴表示不满。
“糜贞在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