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最大的底牌(1 / 2)
松赞干布一点一点的领着他们入瓮,其目的就是要诱惑他们一步步的向前,深入敌后,利用天时,利用地利,拉长他们的战线,消耗他们的力量。
既然这一意图,已经明朗,自己为什么还要按照他的剧本去走?
一个全新的思路在杜荷脑海中展开,松赞干布这一战术归根究底依然是耗,只不过消耗的方式不一样。
消耗战,这应该是吐蕃唯一能够与大唐抗衡的方式了。
若吐蕃选择在众龙驿与唐军一战,那就是拼物资,拼国力。唐朝就算是在强大,也不可能禁得起长时间的万里远征的。而现在松赞干布耗的是唐军的总体实力,用高原气候耗去唐军的锐气,消磨唐军的战斗力,这样他们也好坐收渔翁之力,一举将唐军击溃。
“咚咚咚……”
杜荷手指在地图上的一点,重重的敲了敲,手指坐落的地方正是吐蕃的都城逻些。
吐蕃军战战撤撤,但终究会在一个地方停下来,以那个地方为据点,用来与唐军消耗。这个据点必须兼备三个条件:其一、能够阻挡住唐军的疯狂攻势;其二、存有足够的物资,经得住长时间的消耗,且无损吐蕃的最大利益;其三、要位于青藏高原深处,高原反应强烈。
能够兼备这三个条件之处,只有一地,那就是吐蕃的都城逻些。
吐蕃的其他城池都是以泥土围建,没有什么防御能力,唯独都城逻些是例外。为了彰显都城的独特,逻些是松赞干布重金聘请东西方的建筑大师合力建造的。虽说外形有些不伦不类,但坚固却是不用质疑。另外作为国都,逻些是吐蕃经济文化的中心地,拥有最大的物资储蓄仓库,掌控着吐蕃的经济命脉。只要逻些不被唐军占领,就算绝大部分领地都被唐军攻下,吐蕃的根骨也不会受到伤害。最后逻些位于青藏高原深处,也符合高原反应这个条件。
杜荷已经肯定,吐蕃军的最终撤退的目的,即是逻些。
“来人……将薛仁贵、罗通请来……”
杜荷心中已有定计,叫来了自己最信任的两位将军,想了想,他又叫来了随军而来的祝霍。
薛仁贵、罗通不同于张亮、刘兰、辛獠儿等将,他们作为自己的老部下,对于自己的本事知道的一清二楚,对于自己的每个决定都能做到绝对的服从。面对这至关重要的事情,他还是决定用自己的老部下。
在薛仁贵、罗通未到之前,杜荷写了一封密信,踹在了怀中。
不一刻,薛仁贵、罗通两人先后抵达。
“大总管……”他们虽是朋友,但在军中却是标准的上下级。军礼,关系主将威信,不可废。
杜荷笑着让他们来到近前道:“给你们一个艰巨的任务,给你们两万兵卒,四万战马,你们连夜出营,不管其他,大军直逼吐蕃的都城逻些,断绝逻些城与吐蕃大军的一切联系,并且做好强攻逻些的准备。”
薛仁贵、罗通先后愕然,就这样孤军深入,实在是犯了兵家大忌。
他们见杜荷语气坚定,不容置疑,也没有二话,同时应诺下来。
杜荷肃然道:“一但你们兵临城下,将会遇到三种严峻的形势。第一、孤军深入;第二、逻些城里的守军与赶回逻些的吐蕃大军的两面围击;第三、气候的恶劣,逻些那里的高原反应远胜于青海,必须多加注意,记好我说的应对方法。”
杜荷后世去过藏省旅游,经验丰富的导游在旅游车还未进入藏省的时候,就多次细说如何以科学的方式应对高原反应。现在即便没有药物来缓和,但注意事项还是非常有用的。
“另外,明达,有事多余仁贵商议一下,你们大军在外,生死存亡,不仅仅是你们个人的事情,还关系到三军十数万健儿的存亡,遇到事情不可率姓而行。”杜荷知道罗通与薛仁贵的能力,也没有过于费心,只是担心罗通的急躁姓子,给他提个醒。
虽然薛仁贵的能力更在罗通之上,但他参军的时间短,功绩也比不上最开始就追随杜荷的罗通。故而这大军的主将只能是以罗通为正,薛仁贵为副。
罗通笑着点头,对于薛仁贵的能力还是很服气的。
经过长时间的接触,薛仁贵的干略早已得到了认可。他的意见在玩得好的这群人之间的信服度,仅次于杜荷本人。
这时同在军中作为向导的祝霍也抵达营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