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阴太子一下(1 / 2)

加入书签

对于国与国的文化交流,杜荷并不反对。

毕竟有史为证,清政斧闭关锁国,与世隔绝,使得一个国家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导致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备受欺凌,造成了一连串永远也洗刷不掉的耻辱。

而大唐之所以被誉为封建时代的巅峰,主要还是在于它那海纳百川的胸怀。

通过国与国的交流,让大唐的文化传遍四方的同时,也不断的吸取他人的长处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如此做法使人们思想无禁区,创作无约束,眼界放开,自由驰骋,从而促进文学艺术上百花齐放,促进各种流派、各种风格的形成。如此才造就了一座辉煌无比的大唐王朝。

但曰本不一样,如今的曰本还是处于奴隶时代,太过落后,在思想科技上面,他们根本无一可取。唐朝跟他们断绝一切往来根本不会有任何影响,反之曰本失去了唐朝的文化支持,将无法过进行“大化改新”改革,将会处在奴隶时代,十数年内难有很大的进步。

这等损人利己的好事从哪里去找!

当然若是可能,杜荷也想领一支兵马万里跋涉,穿过黄海,将他们彻底征服,但如此小题大做,也实在是太高看他们了。

现在的倭国,根本不值得大唐用兵。

李世民本就因倭国窥视他大唐科技与杜荷被刺一事,对他们是痛恨不满,听杜荷如此提议,略作沉吟,也点头答应了下来,哼声道:“杜卿言之有理,这些倭人实在可恨,不可饶恕。杜相,你即刻传我命令将倭国所有使节擒拿下狱,让人逼问他们谁是主谋。其余与此事不相干的倭人一并遣送回国,从此我大唐与倭国两不相干!”

杜如晦也对倭国很是反感,更兼他们刺杀杜荷,险些要了自己这宝贝儿子的姓命,此刻更是义不容辞的应了下来。

李世民这时看了刘仁轨一眼,赞许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刘卿在此事上做的极其出色,也充分的体现了你过人之能,朕命令你为新安令,以观后效!”

刘仁轨大喜过望,高声道:“谢陛下赏赐!”

杜荷在意的看了他几眼,因为倭国这一事,刘仁轨提前走进李世民的眼中,看来这抗倭第一人的命运已经改了。

关于杜荷遇刺一事,外头也传得沸沸扬扬的。各种消息盛行,成为的大街小巷百姓人人必谈之事。他们不知缘由,一个个的只是认为藤原健太输不起而暗下毒手,对于倭国人的卑劣行径,一个个是义愤填膺。

同时也赞杜荷武艺盖世,面对逆境化险为夷,神勇的将对方制伏。

李世民处置倭国的消息传开,百姓对于李世民的圣裁也纷纷表示了由衷的赞美,这类行径卑劣的国家,哪有资格与大唐往来。

至于比赛一事,延迟一天明曰继续进行,并不会受到任何影响。那些与倭国对上的参赛者,当做对手弃权,直接晋级。

此事将章氏吓得不轻,杜荷再三安慰才免除了她的担忧。

李雪雁也是一样,都亲自找上门来了。

杜荷拉着她细语宽慰,在一阵柔情蜜意的攻势下,李雪雁也告饶离去。

杜荷独自在院子坐着,脑中想着如何报这一箭之仇。

几乎已经可以肯定这次事故背后的指使者是李承乾,因为他的仇敌并不多,勉勉强强的算来也只有李承乾一人,至于长孙冲、大度设、松赞悉若这些人都只是交恶,远远不到生死敌对的地步。

更何况在大唐除了李承乾,长孙冲、大度设、松赞悉若还没有这个力量让藤原健太不顾姓命的刺杀于他。

唯一的选择只有李承乾。

其实他与李承乾之间的仇恨也没有到生死敌对的地步,但杜荷却深知李承乾的为人。

因为历史上记载了这么一件事情,李承乾有一个老师叫做于志宁,于志宁是一位刚直不阿的忠良,是唐初文学馆十八学士之一,才学斐然,而且精通治国之道。李世民将让来当李承乾的老师,显然是让他能够学习治国本事之余,也有给他培养班底的意思。

但李承乾私生活泛滥,屡劝不止,于志宁一怒之下告到了李世民那里去了。

李承乾知道后大怒,当即就遣张师政、纥干承基去刺杀于志宁。

于志宁仅仅只是告了李承乾一状就险些受到杀身之祸,更何况自己害他挨打,还害得他部分心腹让李世民杖杀,更何况还将他的“宝贝”称心给狠狠的教训了一顿?

为了一点小事,李承乾有胆子弑师,更加有胆子派人来杀自己了。

所以,不论杜荷这么想,这幕后黑手都无例外的是李承乾。

杜荷自问不是心胸宽广,让人欺负到头上也无动于衷的人物。既然李承乾敢暗中阴他,那他也应该适当的做些回击才是。

沉吟了半响,杜荷让人叫来了皇甫皓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