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四章:龙门古墓(1 / 2)

加入书签

“不见踪影,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还在古墓里头。”白礼堂也很无奈,古墓虽然已经被封锁,但那四个盗墓贼只要还在墓穴里边,就没有人能够奈何他们。

当然,最大的可能是四个盗墓贼也昏迷在墓穴里。不过这些都需要秦学兵走进墓穴验证。

车子驶入军区,马上转乘,飞往洛城。飞机上,秦学兵拉着叶梓菁的手,龙凤戒指靠在一块:“连订婚都这么匆忙,看这是给闹的。”

“我是那么小气的女人吗?”

叶梓菁抬起手腕,看着龙凤戒指,笑着说道:“反正你是被我套牢了。”

“老婆,不许抢我的台词。”

秦学兵每每听到这句话都感觉别扭:“等解决这件事,咱们别忙着回京城,先游览洛城古城,算是蜜月之旅。”

千年燕京,华夏圣城,文明之源,天下之中;丝路起点,运河中枢,牡丹花都,山水之城;三代创世,魏晋风流,汉唐雄风,宋家文气。

这就是洛城!有着数千年文明史、建城史和建都史,古代伏羲、女娲、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多传于此。从夏朝开始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定都,有105位帝王在洛城指点江山,是我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也是我国建都时间最早,时间最长的城市之一。

洛城,立河洛之间,居天下之中,既禀中原大地敦厚磅礴之气,也具南国水乡妩媚风流之质。开天辟地之后,三皇五帝以来,洛城以其天地造化之大美,成为天人共羡之神都。

洛城,北据邙山,南望伊阙,洛水贯其中,东据虎牢关,西控函谷关,四周群山环绕、雄关林立,因而有“八关都邑”、“山河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称;而且雄踞“天下之中”,“东压江淮,西挟关陇,北通幽燕,南系荆襄”,人称“八方辐辏”、“九州腹地”、“十省通衢”。所以历朝历代均为诸侯群雄逐鹿中原的皇者必争之地,成为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以洛城为中心的河洛流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共经历十三个建都朝代,累计建都史达千余年。洛城在历史上曾长期作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存在,东汉光武中兴、明章之治、西晋太康之治、北魏孝文改制、武周遗风在这里上演,历代帝王贵胄、文人搔客等均对洛城的都城地位有着极高评价。

周公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焉”;汉高祖曰“吾行天下多矣,唯见洛城”;班固曰“光汉京于诸夏,总八方而为之极”;北魏孝文帝曰“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唐太宗曰“崤函称地险,襟带壮两京”;唐玄宗曰“三秦九洛,咸曰帝京”;韦应物说“雄都定鼎地,势据万国尊”;宋太祖曰“吾欲迁洛,以据山河之险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司马光曰“欲知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城”……如此璀璨的历史让洛城及其周边古墓纵横,帝王墓、王公墓、贵族墓不计其数。也正因如此,洛城成为全国盗墓贼最多,盗墓现象最严重的城市。

抵达洛城,秦学兵等人根本没时间进入老城区逛一圈,当务之急是赶紧赶到出事地点包欧阳战略等人救出来。

车子开出没多远,秦学兵突然喊停,下车眺望远方:“好雄壮的一条龙脉,难怪洛城能成为十三朝古都,这条龙脉居功至伟。”

闻言,白礼堂不由愣了一下,问道:“你不会不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吧?”

“我这是第一次来洛城,有什么值得奇怪的?”秦学兵白了他一眼,这天下,他没去过的、不知道的地方多得是。

“龙门,也就是龙门石窟所在地。”

龙门,古称伊阙,隋唐以后始称“龙门”。这里两山夹峙,形若门阙,伊水流经其中,宛如一条长龙穿门而过。伊阙两岸分别是龙门山和香山。

龙门春秋时期就称“阙塞”或“伊阙”了。公元前239年,秦将白起在这里消灭韩魏联军24万,创下了以少胜多的“伊阙之战”的奇迹,这在《史记?秦本纪》中写得很清楚。

东汉时,傅毅作赋,其中写道“因龙门以畅化,开伊阙以达聪”,终于出现了“龙门”二字!不过“龙门”二字经过隋炀帝的“金口玉言”,才算确定下来。

据说隋炀帝欲建都洛阳,登邙山观察地形,南望伊阙,说道:“此非龙门耶?自古何不建都于此?”大臣苏威赶紧奉承道:“自古非不知,以俟陛下。”意思是说,自古以来人们都知道这里风水好,有龙脉,但都不敢妄称此为龙门,就等着您来命名呢!从此“龙门”的名字广为流传。

“等回来时,一定要畅游龙门。”秦学兵虽然没有来过龙门,但并非一无所知,小时候的课本上就有龙门石窟。

在龙门石窟对面的香山上还有一处白园,是大诗人白居易的葬身之地。白居易是这么形容龙门:洛城西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因而“龙门山色”很早被誉为洛城八大景之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