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节 两强联手(2 / 2)

加入书签

当初第一个倒霉的就是璇玑阁和千欲门,两大宗门被毁,加起来死伤了上万修士!后来便是东海联盟被毁的一役,宋钟带着几十万的妖兽大军,硬生生灭了整个东海联盟,那一役死伤的修士更多,加起来足有几十万之众,这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尸山血海了!

而且,就算是宋钟来了这一界,他也不是一直在老实呆着。别忘了,三十年前为了找寻月华宝珠,宋钟进入幽冥鬼蜮,千欲魔门趁机大举出动,结果死了好几个分神修士,还有金丹以上的修士数百人,五百丈的万鬼舟也藏送在里面,这样的损失,让千欲门都心疼不已。但从损失上将,甚至超过了东海那次,可见宋钟这家伙,果真是到哪哪死人!

可惜这一切,寒老夫人都不清楚,还以为麻姑是在胡说八道呢,于是乎,她就做出了一个令她后悔终生的决定,那就是全力追杀宋钟。

不仅如此,寒老夫人还通知了另外一个超级大派裂天剑宗!说起这裂天剑宗,无论实力还是历史都丝毫不比璇玑道宗稍差,他们最擅长的便是裂天剑气,这种剑气威力无双,特别适合战斗。那个被宋钟所杀的年轻人,使用的就是裂天剑气。

其实,那位年轻人是裂天道宗一位练虚高手的孩子,而且,他们也是一个巨大的家族成员,这个姓丁的家族,虽然没有寒家在璇玑道宗那样强大,可也绝对不小,族中也有大乘高手坐镇。要不然寒家也不屑于和他们联姻了。

说起来,其实这次死的人里,最让寒老夫人心疼的,倒不是两个徒弟,而是这位小白脸。因为这家伙继承了父母的优势,天赋超级高,才200来岁,就晋级元婴,这绝对是一个堪称恐怖的成绩。

要知道,普通的修士能在500岁晋级元婴,就可以算得上是天才了。而这家伙200岁就成为元婴修士,天赋之高,比那些大乘高手也不差了,曰后极有可能成为大乘高手,从而成为家族的顶梁柱。这样的嫡系子孙,每个大世家上千年都未必能出一个,可是却在这么一场莫名其妙的争斗中死去,寒老夫人能不气得吐血才怪!

当然,除了她以外,那家伙的家族也更是怒火中烧。没有任何犹豫,便发布了对宋钟的通缉令!

~~~~我~~~~是~~~~和~~~~谐~~~~的~~~~分~~~~割~~~~线~~~~随着璇玑道宗和裂天剑宗两大超级门派突然宣布全力通缉宋钟,宋钟这个名字也随之名扬天下,各个灵界都有所耳闻。

为了给自己的孩子报仇,并挽回颜面,这次两大宗派可是下了血本的,一边拿出一件三阶的通灵至宝作为悬赏。无论正邪,只要你能拿来宋钟的人头,就可以得到它们。

要知道,在分神这个阶段的修士,除了那些大门派的人之外,大多数小派的修士,以及那些散修,基本上都没有灵宝。而这些人的数量,可是要远远超过那些大门派的。甚至一些人运气不好的话,即使到了练虚级别,都没有灵宝护体呢!

所以,这两件灵宝的悬赏,绝对算得上是惊天的大手笔,立刻就在修真界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而随后,人们八卦的天赋,就可以让他们探寻这位宋钟到底干了什么,才会把两大门派都气成这样!

宋钟这次闹的太大了,而且玄天道宗的人因为首先抵达,早就泄露出去,所以根本就没有瞒住人。于是乎,这场可以称得上是,因为争风吃醋引发的血案,就这么风靡全修真界了,无论正邪两道,全都听说了此事。

出乎意料的是,众人并没有同情受害者,反而几乎一边倒的支持其宋钟来了。尤其是宋钟留下的血书,‘小人物也可以说不’,更是流传开来,所有人都钦佩这个敢于抵御强权的男子汉。这让裂天剑宗和璇玑道宗都感到极为尴尬,不过尴尬也没有用,下面的风言风语,可不是他们能够掌控的。

当然,尽管同情宋钟的人多,可是被灵宝晃花眼睛的人更多,总之,为了悬赏而加入到追杀宋钟行列的高手,还真是不少,怎么算都有好几百人,这还不算是那些动了心,却没有动身的人。

这些家伙实力最差的也是元婴修士,大多数都是分神,甚至还有三个练虚级别的散修也夹杂其间。如果再算上两大宗门自己派出追杀宋钟的人马,那么这次追杀宋钟的阵容,就绝对堪称是豪华无比了。

只可惜,再豪华的阵容,抓不到人也一样,只能更加丢人。要知道,世界上的灵界太多了,出事的只是其中一个灵界而已。宋钟在逃亡开始之后,仅仅给水静她们发了一封飞剑传书,说明情况,然后便找了一个生意上的朋友,乘坐他们的传送阵离开了那一界,然后他又做了几次传送阵,很轻易的就甩开了所有追踪。

在这种情况下,想找到宋钟谈何容易啊?唯一的办法就是利用占卜类的神奇道术,可惜宋钟身上还带着七星符,这东西让那些低级的占卜术完全无效。而寒冰儿只要呆在宋钟身边,也一样可以受到七星符的保护。于是乎,宋钟这下子可就逍遥了。

当然,裂天剑宗和璇玑道宗是不会这么轻易放弃的,他们见一计不成,便立刻又生一计。他们开始联合起来,对玄天道宗施压,让他们想办法找出宋钟来。毕竟玄天道宗里有熟悉宋钟的人,想点歪招的话,说不定真的可以把宋钟给骗出来!

如果在正常情况下,有两大宗派的压力,玄天道宗说不定真的会这么干,毕竟宋钟只是一个没有根基的金丹弟子。显然,他的生死明显没有玄天道宗和两大宗派的关系重要!

(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