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案中案(1 / 2)

加入书签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丝绸、茶叶是是对外贸易的主打产品。随着景德镇瓷器的异军突起,自宋元以来海上陶瓷贸易达到顶峰,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可见其在当年的繁华程度。

但随着明清海禁以来,泉州的繁华不在,地位渐渐被其它港口所以代替,而在康熙前期,四口通商则变成了一口通商,广州则成为对外贸易的唯一港口。直到皇上晚年,在大臣的一在上书下,逐渐放松了海禁,允许对外贸易。前提是对东洋贸易,而非西方列强。

泉州是一个朝代繁荣与衰落的缩影,史家显然是一个例外。

史家是从元朝时期发家的,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史家拥有了庞大的贸易船队,无论是丝绸和瓷器的出口,还是香料和宝石等的进口,史家的船队都扮演非常的重要的角se,也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俗语云:富不过三代,但史家却打破了惯例,明显成了商界的传奇。

※※※※※※※※※※※※※※※※

潘家的货船靠了泉州码头,潘心语在几位管事的簇拥下下了船,顿时傻了眼,码头的人并不多,史家接货的人并没有出现在码头,而只有潘家先前到达的一位副管事,还有常驻在泉州负责联系业务的主管正带着一部分潘家的长工在焦急的等着他们。

那名主管脸se苍白,气喘吁吁,逻辑有些混乱:“东家,出事大了,史家老爷前晚被……被刺杀了。”

潘心语马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xing,迅速命人备好香烛、纸钱和厚礼,带上韩修和几位亲信,坐着马车赶往史家奔丧去了。

一路上,潘心语陆陆续续从那位主管的口中得知,史家老爷是在听香楼吃饭时遇刺的,刺客是在几名保镖的眼鼻子底下,等史老爷在酒楼的茅房放松时得手的。

史家现在乱成一窝粥,急于确定新当家和稳定人心,哪有空理生意上的事,所以史家的人不可能会出现在码头。史老爷虽然生了四儿六女,但是正室所出的,只有两位。另两位是妾室所出,均已夭折。

史家的大少爷史松云历练多年,正式接手家族的庞大生意。但史家的三少爷史万云文武双全,虽然和史松云一母所生,但一直不服大哥,看来史家还有一场内斗。

史家突然的改朝换代,打乱了她的全盘部署。近来潘家麻烦不断,而自己把所有的jing力都放在掌控局面上,尚无暇顾及一些生意上的人事往来,原本以为稳定局面后,再腾出手来。在生意场上,大干一场,毕竟,攘外必须安内;是所有掌局者,信奉的不二法则,但计划始终不及变化。

史家老爷和福建水师提督是生死之交,大张旗鼓的封城缉拿凶手。虽然封了城门,但在银子的打点下,潘心语的马车,还是比较顺利的进了城。

史家座落在泉州最繁华的东大街,整个府邸的面积占了大半条街道,虽不及最鼎盛时期,但在泉州也是数一数二。

整条东大街,到处挂满了白灯笼,哀伤一片。

潘心语来到史家大门口,只见前往吊唁的人络绎不绝。

任凭潘心语说破了嘴,一身孝服的管家,一句‘不接受外客吊唁’,就把潘心语挡在了大门外,潘心语只得厚着脸皮留下厚礼和香烛、纸钱,顺带留下了名帖,讪讪的上了马车,潘心语有些不死心,赶往史家设在城西的贸易部——东升堂。

只见东升堂的大门紧闭,停止了一切贸易活动。但院子里东升堂的伙计自发了一个小灵堂,足见东家在伙计心中的地位,潘心语祭拜完毕,无奈的回了码头,再做打算。

与此同时在码头的潘家船上,由于没有确定卸货的时间。司徒义下了船准备去找特掘队的队友联系,颠簸了这么久,不知他们可安好?心中不禁有些感触那些,曾经沧海桑田什么的。

靠在船边栏杆上的方晓慧,见到司徒义有点鬼祟,不自觉的从船上跑了下来,跟在其身后。这段时间方晓慧就喜欢没事有事的黏着司徒义,这一趟船相处下来,两人处的十分融洽,似乎成了一见如故,无话不谈的知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