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明神宗7(1 / 2)

加入书签

时隔三月,太子终于再次回到了朝堂上,大家伙儿表示了由衷的欣慰,储位稳定,着实让很多人松了一口气。

陛下对于皇太孙的喜爱似乎有些过头了啊!

大家的心里不免地有些忧心,若果真越过太子,直接传位皇太孙,只怕又是一场风波啊。

不过太子殿下经过这次大病,瞧着身体似乎不大好,尽管人看着还算精神,不过瘦了一大圈儿,这是不争的事实!

而且关于太子的病情,却是一点儿消息都没传出来,这可真是让人摸不着虚实。

当今到底买的什么葫芦,谁也不知道。而且隐晦地打听太子病情的几位,都被皇帝找了由头,劈头盖脸地就是一顿骂。

而且明升暗降地,很快地着几位就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陛下的心思真是难拿,好在太子殿下终于出来了,上朝参政,一切看上去都正常的不能再正常了。

可是偏偏,关于太子所有病情是个不能躺的雷区,如今谁也不敢问询,经过辽东一战之后,当今在朝野间的声望算是加持到了顶点。

能忤逆皇帝的还真是不多。

太子复出之后,愈发地低调,几乎就没什么存在感了,一拨一转,不拨的话,就是就是个泥人儿了。

杨广也不去理会他,只是加紧了教养孙子,让朱由校自己成长起来,甚至很多时候,折子都是朱由校参与处理了。

一手一笔地告诉他,该如何地从朝臣的花团锦簇的奏折中看出他们到底想要说什么。

遇上什么样的问题,到底该如何处置。而且,从小就灌输着“民生无小事”的概念,杨广相信,就算自己走了,这大明江山也能在朱由校的手里传承下去。

万历四十八年,所谓的什么什么蒸汽机,总算是被工匠们制造出来了,杨广尽管并不知晓具体这个什么蒸汽机到底有什么大用,不过能制造出来,善莫大焉。

至于用途,自然有工匠自行摸索,他能告诉很多事情,但是这种技术上面的东西,还是要自行掌握比较好。

万历四十八年也是个风风雨雨的一年,九月,太子又一次病倒,前后折腾了一个月之后,终于扛不住了,挂了。

要说这太子在万历四十八年九月一日挂了,其实也是让杨广松了一口气,历史尽管改变了许多,不过也仍旧有许多按着规律,顽固地上演着。

太子没了,不过还有太孙啊,朱由校成为了继承人,十五岁的朱由校仪表堂堂,又是当今一手教导出来的,显然就是下一任的继承人选。

至于朝堂上有人想要兴风作浪,弄个什么“推举太子”的把戏,杨广毫不留情地就将这些人给发配了。

谁继承皇位,这是他的事情,而且事涉底线,绝对不容任何人置喙,他本来以为朝臣们已经学乖了,可谁知,这些人都是些富贵险中求的家伙,为了富贵荣华,脑袋也不要了。

那就随他们罢了!

杀了一批,流放了一批,革职一批,总算是将朝堂给稳定下来了,远在洛阳的福王降为郡王。

看在是原主最为宠爱的儿子份上,所以放过他一马,要是不安分的话,那就别怪自己心狠手辣了。

这一切,朱由校都看在了眼里,杨广并没有要瞒着他的意思。

万历四十八年。皇帝任命吏部侍郎史继偕、南京礼部侍郎沈(氵隺)、礼部侍郎何宗詹、刘一燝、韩燝、南京礼部尚书朱国祚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与机务,改变了此前内阁方从哲一人当政的不正常局面。

紧接着,方从哲告老致仕,杨广三思之后,准了他的折子,不过君臣之间还是扎扎实实地走了一边过场,做足了皇帝礼贤下士,爱惜人才的把戏,方从哲这才从朝堂上彻底退出去了。

风风雨雨几十年,能平安致仕,绝非易事,方从哲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人生赢家了。

有了皇帝的嘉奖,这位算是平安到死了。

方从哲自己也满意,他现在激流勇退,给年轻人腾位置,皇帝对他表现满意,双方尽欢而散。

万历四十九年,皇帝许是当皇帝当的腻歪了,下令禅位太孙朱由校。

同年,十六岁的朱由校成为了登基为帝,颁诏大赦,以明年为天启元年。追封了父亲朱常洛,十一月又追谥皇妣孝元贞皇后,生母孝和皇太后。

天启元年八月二十三日,饷司杨嗣昌奏言:臣在应天,闻听淮北居民食尽草根树皮,甚或数家村舍,合门妇子,并命于豆箕菱秆。此渡江后,灶户在抢食稻,饥民在抢漕粮,所在纷纭。一入镇江,斗米百钱,渐至苏、松,增长至百三四十而犹未已。商船盼不到关米,店铺几于罢市,小民思图一逞为快。

紧接着,皇帝颁布诏令救灾的同时,江南官场也引起了一场振动,从上而下被清洗了一边。

朱由校重用了给事中杨涟等人,至于老臣,尽管优容许多,不过皇帝不待见老臣的态度表现的很明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