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集 攻守易势(2 / 2)

加入书签

“唔,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我是个‘杜黑主义者’,就知道飞机飞机,好像有了飞机战争就打赢了。其实我并不是杜黑主义者。杜黑主义者的标签是:认为空中力量能够代替地面力量,仅仅依靠空军就能打赢战争。但我没有这样的‘标签’。我和大家一样,认为仅靠空中力量不能打赢战争,还是要靠地面部队的实际攻占。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空中力量虽不能独立打赢战争,却可以极大的帮助地面部队打赢战争。

“在战场上一旦掌握了制空权,那对方的军队基本上就处于任人宰割的境地。其悲惨的程度取决于我方飞机的投入程度。除了直接杀伤对方官兵外,在广阔的华北战场上,制空权更大的作用在于迟滞清军的调动。这次‘要塞’演习也证实了,天上几架飞机反复空袭,就可以把地面上一个整师的行军速度严重拖慢。如果投入的飞机更多,就能让这个师完全停在原地。而清军的行军又基本都是靠步行,更方便飞机的袭扰。

“这是相对于摩步师来说的。摩步师可以付出一定的伤亡、顶着空袭继续开车。而且士兵因为是坐在带帆布蒙的军车里,所以心理也比较容易承受。而步行队列就不同了,天上每一次出现飞机,所有人都要疏散到路两旁,卧倒躲避。如果我们反复空袭,他们就得反复躲避。如果不躲避就要承受炸弹和扫射带来的伤亡。这样多来几次,再强的部队士气也会降到最低点。这就是制空权。

“还有汽车。现在我们的汽车月产量已经达到了4000辆。这次陆军35000辆军车的订单下过之后,两个月内我们的汽车月产量有望突破5000辆。这不仅仅是汽车而已,这代表着我军的战场移动能力,还有后勤跟进能力。诸位不能只看到清军的总兵力是我军的几倍,更应该看到我军的机动能力是清军的几倍。打一个比较通俗的比方,今天摩步师对传统步兵师的优势,就好象过去骑兵对步兵的优势。而且今天的优势将会更大。因为就算我们的士兵从汽车上下来,那么我们的战斗力、战斗意志、武器装备、武器质量仍然是他们的几倍。

“还有坦克。清军的坦克数量目前是比我们多,而且每月的产量仍然比我们高,这个无需讳言。这是因为满清的坦克工厂比我们多。但是这一情况持续不了多久了。一方面我们也在扩建坦克工厂,另一方面北清生产一辆同样工时数坦克,花的钱是我们的三到四倍。虽然他们各项成本比我们低得多,他们的工程师薪水只相当于我们的普通工人,但依然如此。

“这个我们都知道原因:造价低了大家没得贪墨。其实不只是坦克,飞机汽车大炮枪支弹药……全是如此。很简单的道理,同样一笔钱,他们只能造一辆,我们能造三辆。而且我们比他们还有钱。这样依照双方每月几百辆的速度,我们年内就有可能在数量上超过他们。

“还有大家都知道的北清腐朽,而军队则是重灾区。北清实际上是全国老百姓勒紧裤腰带供养军队,结果百分之七八十都‘供养’到了各层官员的腰包里。而且就算快要亡国了,也绝无变清廉的可能。我可以这么说,就算我们的坦克打到北京城下了,城内的官员想得仍然不会是如何挽救大清帝国,而是如何为自己捞最后一把钱。这一点不要说广武,就是康熙、雍正再世,也是无力回天。”

……

说完这一段,向小强嗓子都快冒烟了。他停了下来,端起杯子喝水,而就在他停顿的时候大殿里都很静,没有哪个大臣抓住机会立刻反驳。很多人、特别是内阁的那些文臣们都在品味着他说的话。向小强说的这些,有的内容大臣们知道,有的内容大臣们不知道。但现在这样一口气全说出来,对所有人都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当然,这些内阁大臣毕竟是玩了半辈子政治的老头子,不会因为向小强的一席话就被说服。但至少是有了一些效果。

向小强放下杯子,见众人一时间都没有说话的意思,便趁热打铁。他扭头对身边的十四格格点点头,然后对众人说道:

“诸位大人,今天这是各军政最高长官的会议,但承蒙陛下批准,辽阳公主也来参加了。辽阳公主在人民卫队现担任保安队副职,负责北清方面的情报搜集和处理。毋庸讳言,辽阳公主原是北清粘杆处最高长官,因为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暂且在大明栖身,并且以帮助我们的形式反抗广武暴君,并为解放治下人民而努力。

“正因为辽阳公主原先的北清职务,所以她对北清的了解、对北清军队的了解超过我们大明的所有人,甚至超过北清皇帝。因此她搜集北清情报的效率是有目共睹的,分析情报的准确性也是令人信赖的。诸位想必愿意听听目前清军中各级官衔售价的‘最新行情’。对于清军的战斗力,没有比这更好的阐释了。”

众位大臣交头接耳地瞥着十四格格,目光中有的狐疑,有的鄙夷,有的同情,有的温和。关于北清政府卖官鬻爵的状况,大臣们都比较了解。但是,对于北清军队中卖官鬻爵的情况,很多人知道的就比较有限。因为军队是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不像官场那样易于搜集情报。而且南明特工即使传回情报,关于军队的情报也是比普通官府的保密级别高的,不太容易传到新闻界。南明报纸上即使有相关报道,也多是比较片面,没有一个系统、详细的“整体报告”。今天向小强把辽阳公主搬出来了,看来为了说服内阁赞成北伐,他们准备亮出一些“大东西”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