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僧正齐己(1 / 2)

加入书签

施睿静笑道:“在下清贫,家里无余财,我的一双儿女还要送到蒙学,还望各位大人救济。”

施睿静是个狠人,对别人狠,对自己也狠。至少现在表现得是标准的张汤式人物。得到他好处得人很多,但是却没人敢上门道谢或者攀关系。因为只要敢这么干的人,全倒霉了。

李载仁也是一个穷书生,长期担任掌书记,以前还不得文献王喜欢,也没有什么钱财。

孙仲文想了想道:“这样,不如仓房牵一个头,募款后集中使用,也不限多少,做成名册,在各蒙学刻石纪功。比如西城倪家出资多,就写倪家。我们这些穷书生,一人捐一点,如果用在南城,就刻在南城。以此类推。”

高从谦点头道:“高家也不能都由舍人院出,不过高家可以由舍人院牵头。既然舍人院一直在管这件事,不如这事就交给舍人院。仓房管理国家财政,不宜与私财有牵连。”

“舍人院的门对外开着,这个也好。舍人院专门派人管这个事情,收到的钱怎么用,舍人院会张榜公布。”

高继冲笑着说。

“舍人院这几个月,也有了一些产业,收入尚可。所以按照规矩,该向仓房纳税就纳税。三爷爷说得对,公产和私产要分开。”

“王府所出,历来都是国库所出。哪有一个国家养不了国君的。”倪从进和孙仲文同时道。

孙仲文又补了一句:“这不合礼法。”

高继冲笑了:“我虽然小,但是还是知道一些事情,这些年,节度使府没用过国家的钱。高赖子的名声不好听,但是节度使府确实是靠各国的馈赠过活。孙监事不是刚刚从皇上那里带回来了丰厚的回礼?我还没去看呢。以前舍人院只管礼仪,迎来送往。现在总算有了产业,能够自己养活自己。至于国家的税赋,还是用在军需和建设。我看城池就不用修了,多修直道、蒙学和医馆。仓房也要多扶持一些产业。”

“城池不修,多修直道,敌军可直入荆南,恐怕不妥。”

“修了城池不是一样没有挡住敌军。敌军敢不敢攻打我们,还是要看军队强不强。”

高继冲带有了几分嘲笑。

“再说了,蜀国为什么不敢侵犯荆南,我看不过是有大汉在我们背后。没有大汉,我们打败了施州兵,也是不行的。”

几个人就都不说话了。

他们考虑的其实还是节度使府的产业也要征税的事情。

这意味着官员的产业同样要征税。这个官场隐形的福利,就被高继冲一句话就给取消了。

看着高从谦诡秘的笑容就知道,他肯定不会放过。

站在高继冲身后的王婉容也看出来,其实官员们更加重视的不是什么礼法问题,而是税法问题。于是低声和高继冲说了一句。

高继冲点点头道:“对了,这个商税一直没有一个定法,虽然说有十取一的说法,但是实际收税据说都是摊派?仓房有一个折子上写了来着。”

高从谦道:“确实只是摊派。”

“这摊派,就不是收税了。仓房准备一下,以舍人院产业为例,确定经营收入后,按照纯收入进行增税。这个法房、户房和商司也要配合,弄出一个核算和征税的条例。征税的时候,要把本钱除掉,不然那些小商户要赔本的。摊派不是办法,这衙役们徇私舞弊,欺压百姓的事情,就是因为这个而起的。有了条例,仓房可以按照条例收税,商司可以按照条例规范商家,法房可以按照条例拿人。”

——————————

龙兴寺,神龙元年,唐中宗即位,称天下中兴,命令在各州新建中兴寺和观。景龙元年改为龙兴寺,开元二十六年,再一次命令各郡设开元、龙兴二寺。每年国祭大典时,各地方官员在这两座寺院举行仪式。

江陵龙兴寺就是那个时候建造。一直以来,龙兴寺的主持都是各地方佛家的首领,也成为僧正。

齐己,益阳人,是大沩山寺一个佃户人家的儿子,本名胡得生。也就是依附于寺院得佃户,他读书识字都是跟着大沩山寺得僧人学的。七岁的时候就开始在牛背上用竹枝写诗,大沩山寺的僧人认为他是个奇才,所以强行给他剃度了。

天福年间,与司空图同院,很有名的诗人都官郎中郑谷住在袁州。刚刚成年的齐己就带着自己的诗前去拜访,得到了郑谷的赏识。后来郑谷为齐己的《咏梅》诗“昨夜数枝开”改为了“昨夜一枝开”。被齐己奉为一字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