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漠俊郎 偶遇道师(1 / 2)
寒风摇曳着阴山北麓的每座农牧民的穹庐伴着冷风的是满天连成无数条线的飞雪,在耗赖山上的几株梅花在风雪中绽放着浓烈的花瓣,点缀着整个塞北大漠白茫茫的世界一个少年背了长弓和箭,顺着风雪走向深山推着他的是来自西伯利亚的寒风,后面跟着他的是随即被雪片填满的脚印,“这样的天气野兔是无处藏身的,等我猎到更多野味会让伙伴们更为佩服”少年心里自我鼓励道没有人攀谈他却很会自我消遣
抬头向大青山顶峰——九峰山看去,灰色的苍穹下原本葱郁的九峰山成了冰雕玉砌的手指,显得更加峻拔险峭不远处的歇脚草庐,在冰雪的世界里,瞪大了眼,瞧着山北的武川少年快走了几步,到草庐前,推开草庐的门,里面端坐着一位黄冠老道士少年抱拳示意,道人点头,风声更紧了!少年钻进草庐,掩了门,抖落身上的积雪
北魏自孝文皇帝迁都洛阳以来,汉化成了不可抗拒的趋势!道士们也应该被认为一种汉化宗教信仰的标志,穿梭在北魏的山山水水鲜卑族的遗老们有些人,怎么也想不明白他们的皇帝为什么那么“崇汉”?就连草庐中这样的道士,在太武皇帝以前是很少得见只是在父辈的口中听说过,偌大的汉朝就是被道士们造反以致亡国于是这些年战乱不断狼烟四起,致使诸侯争霸此起彼伏……
“无上天尊”道人转头向少年施礼:“贫道这厢有礼了”少年连忙单手回礼
“阁下高姓大名?”
“武川独孤如愿,道长有何见教?”
“贫道自南而来,途经宝地恰逢这漫天的大雪,敢问独孤小哥家可在附近?”道人问道
“此地是为大青山,山北即是武川,我家就住武川敢问道长法号?”
“无上天尊,贫道崔远之”道人捋须应道这道人乃五斗米道教寇天师的弟子
当年寇谦之夜宿古观,梦见老子玄孙李普文从天而降,将《录图真经》、《云中音诵新科之戒》两本道家经书授予他,并奉老君法旨一并将“天师”之位相授寇谦之一觉醒来,果然有两本经书在手自此道众皆称之为“寇天师”寇天师夜以接日的拜读两本经书,反复推敲其中的精妙深奥,更加大彻大悟:无为之道胜有为之教!他见魏晋以来战火遍地,生灵涂炭不免动了道家恻隐之心别了师父成兴公,离了修道七年的嵩山,踏上漫长的周游之路向各个诸侯国的君王们宣讲《录图真经》﹑《云中音诵新科之戒》的无为而治,怎奈各诸侯国的君王,招揽人才是假,一心想扩大自己的地盘与实力是真没有人真正乐意坐下来聆听天师的无为大道,只得别了此国奔彼国后来到了北魏京都平城,得到了重臣崔浩的帮助,献书于太武皇帝太武帝得书龙颜大悦,佩服书中的无为而治的教义特赐在京都建天师道场,设坛五层既是遵其新经之制,同时又令其祈福延寿由于皇帝崇拜黄老学说,北魏的皇亲国戚们也跟着弃佛从道直到文成帝继位佛教才得以复苏
至于草庐中的道人确是前文提到的崔浩之子崔浩是汉人,在朝中为官当政,不免努力提高汉人的地位此举甚是为胡人不满,不免受到众人的排挤,甚至诬告崔浩如何如何的有不臣之心于太平真君十年身败被杀崔浩在得知噩耗后当即密见寇天师,请求将刚出生的幼子代为收养后,挥泪而去天师感崔浩的情谊,星夜携子奔赴嵩山……为保其性命,从未言及崔远之的身世天师升仙入天界后,在整理先师凡物时,见到了一封先师写给自己的信,释疑了自己的身世,遂嚎啕大哭是以不远千里离观北来信中提及到自己的父母被害后,汉人官员感其情偷盗出尸体,将崔浩夫妇合葬于大青山此次正是祭奠自己的先父母,天下之事无巧不成书,时逢大雪骤至,趋于此庐暂借以栖身,怎知这塞北的风雪经昼连夜,竟无停雪之意!更为暗自神伤,久居嵩山,乍到塞北,道衣单薄,冷不堪言打坐调息以御风寒独孤如意的到来,给老道人带来了无限的希望所以主动搭言想聊片刻,便明道人之意:欲讨斋裹腹独孤如愿欣然应许二人便起身向独孤如意的家顶雪走去……
在一个很大的穹庐前,独孤如愿停住了脚步待里面的人按刀阔步走出了穹庐后,向独孤如意施礼后离去二人一前一后走了进去穹庐内空间很大,中间的火盆跳跃着火焰,映在面南而坐满脸胡须的前身,显得很是威严独孤如意上前唱诺,那满脸胡须的人道:“回来就好,别仗着自己弓箭娴熟就可以到处乱跑”少年连声唱诺向后转身将崔远之介绍给自己的父亲独孤库者
父亲连忙起身抱拳:“仙长神游武川,乃我独孤部的荣幸,不知仙驾到此,未能远迎敬请恕罪!”
崔远之连声说不敢
独孤库者伸手向仆人一挥,须臾奶茶端上了案几
“请道长用茶!”崔远之再三称谢端起一饮而尽,独孤父子相视一笑继而牛肉奶酒分别放到了三人的面前案几之上,独孤库者回到原位坐定,崔远之在客位谢座,独孤如意也是坐了下来
独孤库者开声问道:“看仙长着装应为南方真人,何故冒寒赴我苦寒之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