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发条踢(1 / 2)

加入书签

真的还是假的已经不再重要,光头牛知道如果继续陷在合击圈中则有性命危险。所以光头牛在进攻再度来临之时,再次跳了起来。

“看来不再试试你是不会死心了。”青罗横河叫道,同时与青艾傅波的合击也随之升高。

可是出乎意料的是光头牛在跳起三丈高后只是稍微停顿又利用腰力再次升高了一丈多,这就让青罗横河与青艾傅波的合击落空了。

这中间的稍微停顿虽然起了关键作用,但一共跳四丈多高手高度,也让青罗横河与青艾傅波望尘莫及。

这是没有助跑的原地起跳,所以三丈左右的高度是青罗横河与青艾傅波的极限,也可以说是炼皮境的极限。如果有助跑,那么四丈多高的高度也是可以跳得到的。

但是象光头牛那样在空中没有借力点的情况下二次拔高,且总高度超过三丈的垂直高度,那青艾傅波他们也是做不到的。他们可以做到空中没有借力点二次拔高,但总高度无法超过三丈左右的垂直高度。

假如有借力点,那么理论上无论多高他们都可以上去。比如十几丈的悬崖、几十层的高楼,他们跃起后只需在崖壁或楼墙上着点借力,即可扶摇直上。

光头牛这样的一跳就把他自己从险境中跳出来,并落在了青罗横河的身后。青罗横河武功比青艾傅波低一点,光头牛自然首先把目标对准他。

看到头顶上的光头牛人影一闪就不见踪影,青罗横河大概不妙。感知险兆示警中的青罗横河向前一扑就进入了青艾傅波的攻击范围。

看到光头牛的人影消失,青罗横河可不认为光头牛会逃走离开。如果不是那样的话,视野中又没有光头牛的影子,那么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光头牛在他青罗横河的视野之外。

青罗横河的视野之外是哪里?当然就是他的身后。被一个高手欺到身后,那是何等的凶险。所以青罗横河想都不想就要扑进青艾傅波的攻击范围,利用青艾傅波的攻击替他挡住危险。

这样的处置对于青罗横河来说没有错,而且是正确的。可是却低估了光头牛的速度,就算没有低估恐怕也不一定有办法对付。

所以青罗横河后背中了光头牛一掌,这一掌之势犹如高速汽车撞向青罗横河。

危急之际青罗横河胸猛然一挺,缷掉了部分力道。但青罗横河还是被打伤了,一口鲜血立刻从他口中喷吐出来。不能让淤血留在体内,同时也给光头牛打进他体内的内力一个出口,把这些内力适当引导出体外。

“你敢!”青艾傅波怒火攻心,如果让光头牛在他面前把青罗横河打死,那不只是青家耻辱也是他青艾傅波的耻辱。

两个人联手还被人当场击杀,本来以为稳操胜券却突然被逆袭,恐怕不是怒火攻心那么简单了,那真是要脑充血啊。

光头牛避开了青艾傅波的攻击,同时也失去了致青罗横河于死地的机会。不过情形还是对他有利,刚才一对二他都能撑过去,现在一对一岂能让青艾傅波逞能。

光头牛的拳术没有什么特别的招式或绝招,比如什么八臂金刚拳什么的。他的拳法都是基本拳法,所不同的是应变和内力应用上更加自如自然。

象震雷掌那样的掌法,虽然胡想一刀没有教过光头牛他们,他光头牛他们用得了内力也会悟出类似的内力应用掌法。至于“震雷掌”这样的名称,只不过是人起的名字而已,换了另一个门派又会是另外一个名字。

而实际上震雷掌并不是武长空教给胡想一刀的,也是胡想一刀内力应用熟练后自悟自起名的。

光头牛内力应用也是相当纯熟的,又没有传统门派的招式及内力功法限制,所以同样也是有相类似的内力应用功法。军哥的情况也是如此,熟能生巧也能生法,只不过他俩都没有起什么招式名称而已。

所以当光头牛一拳打向青艾傅波时,就算这一拳速度不是更快,也足以让青艾傅波退让。因为青艾傅波发现自己竟然感觉到了光头牛这一拳的可怕,里面聚集的力量大到他无法承受。

如果是以前的光头牛肯定无法打出这样的一拳,可是现在的光头牛已经不是之前的光头牛了,因为基因突变的缘故他增加和掌握的力量大幅提升。

青艾傅波甚至有种错觉,他看到了光头牛这一拳里面的力量已经因为太过巨大而泄漏出来。青艾傅波根本不再思考,再次提力让自己更快更远的躲避。

然而就在眨眼间,本来压迫在他眼前的身影突然消失了。

“你敢!”青艾傅波又叫出了声,那是这两个此时根本没有任何威慑力的字。是的,他已经意识到了什么。他的心里立刻暗道“糟糕”,可是喊出口的却是徒劳的“你敢”。妄想用这个词阻挡一下光头牛。

光头牛可不懂敢不敢,他的战斗意识并没有忘记穷追猛打这个战术。老话说得好,柿子捡软的捏。战斗中这叫趁你病要你命,这也是自然界中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草原上的狼群或狮子,在捕猎中首选对象就是老弱病残。

此时的老弱病残自然就是刚才中了一掌的青罗横河。青艾傅波的攻击能够阻挠光头牛不过是因为光头牛重点放在青罗横河身上而已,这不代表不及青艾傅波能够对光头牛形成有力的牵制。

所以光头牛一个作势要全力攻击青艾傅波,就马上令青艾傅波不得不后退。然后自然就是虚晃一枪,把目标重新回到青罗横河身上。

青罗横河知道此时并不是休息恢复的好时机,既然两个人用八臂阎罗合击光头牛都能让光头牛月脱身出来,那么一个人又怎么可能对付得了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