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教书(1 / 2)

加入书签

日上三竿,练武场上的人越来越多,其中既有十几岁的青年,也有三十几岁的壮年,甚至还有一个五十多岁白发苍苍的老者,人一多,练武场的地方就显得有点不够用了,打完两遍拳的李易用白色练功服擦了擦脸上的汗,跟王虎打了声招呼,就准备回去和王馨扯扯淡,谈谈人生,聊聊理想。

“后生啊,听王华那小子说你要在寨子里教书,这件事是不是真的啊?”问话的是那个白发苍苍的老者,老者名叫王伦,是虎牙寨上任村长,也是现在寨子里唯一过五十岁的老人,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句话小到家庭,大到国家都是适用的,虎牙寨也不例外,王伦可以说是寨子里活着的宝贝,他是寨子里经验最丰富的猎人,也是与阳谷县官面人物联系最紧密的人,现任阳谷县的县尉就是王伦的侄子,负责县里的治安问题,类似于现代社会的公安局长。

“这件事当然是真的,不瞒您老,我在学院读书的时候,就立志以后要成为一位教书先生,传播圣人教化,恰好昨天听村长说,寨子里缺一位启蒙先生,这不正给了我一个实践的机会吗,我就毛遂自荐,打猎我不擅长,教书确是可以的。”虎牙寨是个偏僻的地方,尽管景阳冈这个地方很有名,但仍然没有读书人愿意来这里受苦,就跟穿越前的大西北一样,去那玩玩还行,要说去那教书就没几个人愿意了。李易是近二十年来唯一一个加入寨子的读书人,本来村长准备花大价钱到阳谷县请位教书先生来给寨子里的娃娃启蒙,却没想王虎带回来一个洛川学院的学子,这简直就是瞌睡送枕头——正是时候啊,村长等李易加入寨子以后就跟李易提了启蒙的事,而李易以前当学生当久了,也想过过当老师的瘾,两者一拍即合,于是就有了现在这段对话。

从李易口中听到肯定的回答以后,王伦开怀的大笑起来,生活在现代的人是很难理解古人对知识的渴求的,寨里的娃娃种田打猎都是一把好手,但一读书就抓瞎,大字不识一个,每次去谷阳县出售粮食草药猎物的时候,都会吃些亏。

王伦一边笑一边拍着李易的肩膀“后生啊,我当了一辈子的猎人,因为不识字被那些黑心的酒楼饭店坑了不少钱,我不想我孙子以后和我一样是个真眼瞎,你看能不能带狗蛋子多学些字,我也不求他将来考上秀才什么的,只希望他学会数数,将来不会被人欺。”王伦家里有四个孙儿,分别取名叫王大狗,王二狗,王三狗和王狗蛋,山里人取名没那么多讲究,怎么贱怎么取,大狗子、二狗子和三狗子都已成年,每日都要为生计操持,自然是没有时间学习的,唯有狗蛋子年纪小,还没到养家的时候,可以跟着李易学习。

李易笑着答应了,说:“我今天下午就开始教书,您啊,下午就可以把狗蛋子送过来,我可先把丑话说在前头,如果狗蛋子不听话的话,我可是要拿树条抽他的。”

王伦听言笑的更开心了,大声地说:“打,就是要使劲的打,现在的皮猴子不打不听话。”

和王伦又聊了一会儿后,李易就离开了,回去后要好好想想教什么,学以前的老师一样做一个教案,今天第一节课可不能搞砸了。

..........................万恶的分割线........................................

下午,王虎家的院子里,李易拿着一块石墨站在房子的土墙旁,身前的空地上坐着十几个七八岁的小娃娃,乌黑的眼睛齐齐盯着前方的李易,眼中闪动着求知的光芒,这求知欲是如此的强烈,以至于李易都被震住了,从没见过这么渴望知识的学生,自己可要好好教导,不能祸害祖国未来的花朵。

李易带着这种高尚的觉悟,开始了自己教的第一堂课,教导孩子当然首选《三字经》,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分别是《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李易以前上学的时候对这三者都有涉猎,不过能从头背到尾的只有《三字经》,其余两者只记得开头的几句,所以李易能用来给孩子们启蒙的也只有《三字经》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