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上)北美洲欧洲人的忧虑(1 / 2)

加入书签

在回到京城后,莫萧便一直处于冷冻状态,既没有与军部副部长高一功去夺权争执,也没有去对周满文表示不满,而是真的埋头处理他集团军地军务去了,让心中忐忑的高一功和周满文算是松了口气,而黄子牙也是觉得好过了一些,总算是他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他也在暗暗后悔听从周满文和高一功的话,对于这场暴民叛变帝国事件采取软弱的手段而感到是错误的,不过他也绝对不赞成张华汉的血腥做法

随着中华帝**队的东进,这给英国人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中华帝国百多万大军杵在这里,让加起来只有不足十万人的英国人很是担忧,毕竟即便是英国的人口也不过是七八百万的样子,面对百万大军如何能不畏惧

中法战争的迅推进让英国人没有一反应的时间,昨天还跑在他们前面致命这个广阔的地带的时候,今天他们眼中还很是强大的法国人却被打得稀里哗啦,这个消息实在是太过震撼了中华帝**队在哈得孙湾岸边与英国人的几个据遭遇了,经过了几场不激烈的战斗后,英国人被全灭的消息传遍了北美洲,对此其他地方的英国人尤其是法国人、西班牙人和荷兰人担心在美洲北方的百万中华帝**队如果真的进入北美东南方,那后果将会是什么?一想到这里,各个殖民地的西方人的心中就不寒而栗,英国人那几个据的数年的积累在别人的枪口下一不打折扣的被掠走,大片的地方被中华帝**队占领,如果不制止,这显然是他们明天地下场

在恐惧之下,欧洲各国们来不及聚会,便纷纷派使者去中华帝国的京城探查消息而这些使者刚乘坐船只行驶离开自己的国家,中华帝国百万胁从军与韦宝的五万正规军便涌进了广袤的安大略和魁北克地区,兵锋直指法国人的靠近大西洋海岸的据和围绕着哈得孙湾和詹姆斯湾的英国人的据其实中华帝国部队早就做好了进攻两**队的计划,而那些易洛魁联盟诸部落的土著们为了每天八个馒头和一罐午餐肉罐头以填饱肚子地待遇,他们甘愿为中华帝**队充当向导甚至战士

张华汉打算彻底将英国人和法国人从北美洲上连根拔起,为此他绝对不会有丝毫的心软,这片土地几乎是现在这个世界最大的肥肉,最大的无主之地,要是不被中华民族占领的话,那他就白穿越时空来这一趟了英国殖民者和法国殖民者绝对不能够保留

而最让张华汉头疼的是粮食运输的问题,虽然有强大的运输能力,火车运到白令海峡,而后海船运输到北美,但是维持这么多人吃饭的粮食可不是一个问题,张华汉无奈的只能让五十万胁从军直接南下抢掠和捕猎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去填肚子了,不过幸亏北美北部有大量的鱼和驯鹿可以吃,勉强支撑了一段时间,但是现在只能加快进攻度了,抢掠了英国人的据没有弄到多少粮食,现在只能继续东进去抢掠法国人去了

现在在欧洲和非洲的局势以及北冰洋群岛地带中华帝国可是占尽了优势,毕竟中华帝国陆军正规军可谓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再加上正规的现代化训练和多年与各个亚欧国家交手,完全可以搞定那些还停留在燧发枪与长矛时代的欧洲兵团以及殖民部队与非洲还在石器时代地土著

相比较而言,中华帝国胁从军就不那么顺利了,军队数量太多不利于后勤补给,百万万胁从军军队肯定要有十万奴隶或血汗劳工来保障后勤,整个北美的加拿大区法国人不足四万,而英国人是因为与荷兰人作战而减少了对北美洲投入的部队数量,而且两个国家大多都不是正规军,都是些淘金者和冒险者与殖民者,所以大量的补给加上以战养战才能够勉强的对付过去,如果再多军队进入北美洲除了徒增后勤压力之外,其效果也不可能比现在好,所以,胁从军因病或冻等原因死亡的战士与战死的战士以及重伤不治而死的胁从军战士,减员数量加起来过五万人,但是张华汉任然没有进一步招募胁从军士兵投入北美洲

根据帝国的正式史料记载:“帝国成立第十年,在大熊湖会战中,中华帝国最伟大的创始人张华汉亲临前线,身先士卒,奋勇杀敌,极大鼓舞了全军将士士气麾下韦宝中将、倭人桃花大郎中将和倭人次郎少将三位将军不畏强敌,团结合力,指挥镇定,终于在此战中以十万装备落后的军队大败七万装备先进的法军部队和无数坚固的堡垒,共击毙、击伤敌人四万多人,俘虏两万余人给法军以沉重打击,成为保卫我们中华帝国美洲领土完整地战争的第一个转折”

让张华汉想不到的是,在安大略湖以东的法国人口中的布伦瑞克、斯科舍、爱德华王子岛等地区,英国人与法国人竟然联合起来组建了一支四万的联合部队,向东移动,准备要与中华帝国的军队一战,等英法联军的大军到了魁北克地区的东海岸,法**官把法军中机动力强的骑兵集中起来,组成了两个骑兵师,两个步兵师,而英国人也组成了一个步兵师

在张华汉的指挥下,中华帝国胁从军侵占了所有英国人围绕哈德孙湾和詹姆斯湾的所有据,并且在破冰而来的第一舰队的海上围剿下,十几艘哈德孙湾和詹姆斯湾英国人的船全部被灭

由于信息的不发达,所以得不到消息地英国人非常着急,然后他们催促法国的盟友,认为救兵如救火,而法国的军官们收受了英国人的贿赂,不顾部属们反对,下令步兵继续前进,而法国精锐骑兵则马不停蹄的日夜兼程赶往中华帝国胁从军聚集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