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南方异动两极分化(1 / 2)
大汉帝国的商人,在大食国大赚特赚。
他们先是赚取了起义军的利益,然后在起义军有了明显的优势时,又开始和大食国国王协商,以更好的武器更多物资作为货物出售给他们,赚取更多更大的利润。
有了这些好兵器的大食国正规军,在使用人海战术的情况下,果断又反压了起义军一头。而这个尺度掌握得很好,起义军仿佛随时都可以翻盘,但是又隐隐被正规军压制,使得双方不得不继续打下去。
为了掌握这个尺度,华夏工商部、财政部、参谋部可谓是绞尽了脑汁。当然若非派遣的十几个特派员同样很牛.逼,只怕再精于计算,也很难做到这点。
但同样因为这样,大汉帝国赚到了二十几倍于正规贸易的利润,可以说在大汉帝国,谁都知道战争财是来钱最快的一个途径了。
可以说若非工商部为了避免某一方优势过大,从而禁止更多人加入到其中,否则只怕八成以上的帝国商人,都得组建商队前往大食国进行贸易。
不过不去也没什么,罗玛帝国、埃及国、南北蛮族、华夏共和国,甚至是刚占据的西州和天竺国,都有不错的商机,只是赚得不算太多就是了。没关系,帝国商人比起冒险,更多人比较喜欢稳,稳定的赚取利润这种经商模式,在大汉帝国商业界还是很有市场的。
和商人一样,媒体因为大食国的战争情况也卖得挺红火的。
如今整个大汉帝国十二家报纸,除了新儒周报、养生月报这两个内容比较纯粹,指向性也比较专一的报刊以外,其他的报纸纷纷开辟了异国风情专栏,直接导致报纸的篇幅从一开始的十二张,提升到了十八张。
在异国风情专栏里面,大食国的战争情况,以及商人在那里赚取暴利的消息自然是主打,但对于罗玛帝国、埃及国的风情也有所描述。甚至动用了两个篇幅的页面,专门将一些翻译成汉字的罗玛帝国和埃及国的书籍分期刊登出来,多多少少吸引了一批文人墨客前来阅读。
按照谢信提出的‘吞噬’二字基本要素,所有的文人墨客都知道如何疯狂的汲取其他民族的优势思想和学问,同时剔除掉一些关于政治、特定民族思想,以及可能反吞噬华夏民族的糠糟。
不得不说,外国在物理、数算方面多少有了些成果,结合华夏本土的书籍互相印证,不断提高,对于在学问道路上不断前进着的人而言,这是一种幸福满满的感觉。
而这些翻译过的书籍,经过筛选之后,大部分都存入了华夏书院的藏经阁之中。说到底第一个带头购买并且翻译的,也是谢信本人,其他书院还真的不好和谢信抢。
不过谢信也没有打算独占,只是把原本和翻译本另外找了个区域存放。至于翻译本的复本,谁若是想要可以花钱过来购买,华夏书院那是绝对欢迎的。
………………………分割线……………………
正所谓‘有人欢喜有人愁’,在大汉帝国喜气洋洋的时候。华夏共和国境内,却是显得有点躁动不安的趋势。
原因无他,还是因为大食**火贸易的暴利。
随着华夏共和国,与大汉帝国的互市开展,不少华夏共和国的商人都从报刊上面得知了这个盛事。看着一份份有关大汉帝国,在大食赚了多少多少的报道,你叫他们就不心痒痒?!
同样都是商人,他们只能够通过几个专门的互市地点,和大汉帝国进行单项交易。而在他们的东方、南方和西方,万里都看不到个人烟,就算有也是很原始的部落,根本语言不通,更谈不上贸易了。
司马懿也曾经打算从中南半岛向西,但是却蓦然现西方的极致便是大汉帝国治下的天竺国,那里镇守着国防军的劲旅,绝对不允许华夏共和国跨雷池一步。
当然司马懿也可以集中优势兵力,撕开一道口子,甚至占据整个印度半岛,但是他们的本土,必然会受到南下的帝**队的猛击。一个不好,就得背井离乡,从已经变得富庶的江南地区,搬迁到陌生的印度半岛去了……
正因为有这个顾虑,所以司马懿不会攻打印度半岛,他治下的那些世家大族同样不会允许他那么做!
很遗憾的是,虽然华夏共和国的总统是司马懿,而且根据新宪法的规定,这位总统的权力已经和皇帝没什么区别了,但是涉及根本利益的情况下,直接占据了议会所有席位的世家大族,是不会允许司马懿乾纲独断的。
所以,西去不行,东南两个方向又没有市场,华夏共和国唯一能够进行贸易的就是大汉帝国,偏偏互市就那么几个地方,经商的人一多,货物被压价就压得很厉害。
借道?当初华夏共和国独立的时候,又问过大汉帝国么?!
若非是给那些仙人妖怪的面子,当然还有一些见不得光的目的,大汉帝国早就派人南下,把该属于他们的地方全部夺回了。
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商人们的情绪自然会变得躁动不安。南北经商收入的差距,更是让这些商队背后的世家非常不满。
更别说,很多商人聚会的时候,总有一些不大不小的商会,抱怨着要想办法加快和大汉帝国的合作,以期彻底开市场。这个言论很快被其他商会认同,最终被他们背后的世家认同。
大家都觉得,南北其实是一脉相承,本来就不该分彼此。就算政治思想和政策,主要也是利益的述求有所不同,但是在经济文化上还是有不少可以合作的地方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