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合计并校升级满足(1 / 2)
校际交流什么的,经过那么多年,学生们早已是非常熟悉。
根本不需要谢信如何去管,只需让两个学堂的学生互相认识一下,接下来的也就可以让他们自行处理了。
学生们都很珍惜这次交流的机会,因为这是互相印证,同时也是结交新朋友的大好机会。
“贤侄,多年不见,门下学子学识更胜从前了呢!”看着他们交流,郑玄欣慰的对谢信说到。
“叔父的弟子也不差啊!比如那边那三个……”谢信笑了指了指。
“他们啊……不是叔父自夸,他们三个乃是近十年难得一见杰出人才。就资质而言,远胜其他弟子!”被点出自己的得意门生,郑玄也有点得意起来。
“哦,不知道这三名得意门生,姓甚名谁?”谢信立刻来了兴致。
“左边那个,乃是清河东武城崔琰;文武兼备,虚心好学,在经文方面也有不小的成就。中间那个,乃是北海孙乾,经文武学方面略逊一筹,但却是难得的纵横家。右边那个乃是乐安郡盖县国渊,学识渊博,灵学活用,他日必成国器!”郑玄也不吝惜,指着三人为谢信介绍到。
“此三人中,貌似就国渊最得叔父看重呢。”谢信笑了笑。
“事实便是如此!”郑玄坦然承认了下来。
两人又是一番客套,茶水也喝了一壶,在添第二壶的时候,终于进入正题。
“贤侄,对此次黄巾之乱,有何看法?”郑玄突然问了句。
“一场声势浩大,死伤无数,又使得无数人发财的游戏。”陈诚不屑的说到。
“游戏啊……这倒也算精辟……”郑玄抿了口茶,表情有点黯然。
看着他的样子,谢信才反应过来,眼前这位貌似是大汉忠臣来着。别人用大汉来当游戏场,消耗的是大汉的国力和气运,他岂能不感到痛惜?
只是就算痛惜又能如何?这天下的权柄,本来就是掌握在世家的手中。
“贤侄,大汉将亡呼?”郑玄再次发问。
“现阶段还不会,因为大获全胜的世家们,需要一段时间,将吃到嘴巴里面的东西,好好消化消化。”谢信笑着回答到。
“那若是此刻陛下励精图治,大汉是否还有转机?”郑玄激动的问到。
“陛下一直都在努力,但他没有兵权,更难以撼动那根须错杂的世家。十几年下来,除了大汉竞赛还算可以为他赚得一点名气以外,其他的各项改革,反而落得个昏庸无能的下场。”谢信也是为那个皇帝叹了口气。
刘宏每每想到利国利民之策,立刻让大汉各州各郡去实行,只是政令出了首都就立刻变了样。下面的人不按政令去做事,反而假借执行政令行搜刮之事,结果在百姓看来,害他们生活更糟糕的,根本就是首都的那位爷。
这个每一个朝代都无可避免的事情,比如宋代王安石改革,出发点是好的,变法内容也是很不错的。
但下面的人却利用变法的政策,不断为自己捞好处,把变法搞成了祸害百姓之事。结果好好的变法,直接弄得民怨沸腾,最后只能终止大部分的变法。
说穿了,帝皇统御国家,但帝王却没办法确切的管理到一州一郡之地。那些地方,到头来还是掌握在官吏们的手中,他们和皇家没有半点血缘关系。
与其辛辛苦苦为皇家打工一辈子,还不如借机给自己捞点好处,如此在退休的时候,至少不必担心会饿死冷死。
或许很多官吏的出发点,只是为退休之后积攒一点退休金。但一旦开了那个阀门,贪欲就彻底关不上了。从小到大,胃口好的直接鲸吞天下。
对于他们而言,国家不是属于他们的,所以与其花费大量心血,去帮别人当管家,还不如趁着家主家境还算殷实,挪用点补贴一下自己家才是正道。
家国天下,四个字就涵盖了历代贪官出现的根源。
“大汉若亡,我等又何去何从?”郑玄意味深远的问到。
“大汉早已病入膏肓,若是不看好大汉的话,最好选一奇货,将其培养成我等心目中的理想之君;若是不希望大汉就此灭亡,则不如在皇族之中选定一个奇货,重现当年光武帝之举。”谢信叹了口气,直接将自己的看法说了出来。
“贤侄的意思是,破而后立?!”郑玄眼睛一亮。
“是的,打破老旧模式的禁锢,让资源进行重新分配,如此才能将大汉拉出泥潭之中。”谢信坚定的说到。
“那依贤侄的眼光,众多皇族之中,又哪个更合适?”郑玄倒是不客气。
“一人可作为候选,另外两人还有待观察。”谢信毫不避忌的说到。
“何人也?”郑玄此刻真的很激动。
“汉景帝玄孙,中山靖王之后,涿郡涿县人刘备。此人颇有野心,也最像高祖皇帝,假以时日或许可以龙飞九天,前提是有这个机会。
至于其他二人,自然是陛下的两个皇子。若居于宫中,则没什么希望,若可以出任一州州牧,哪怕是一个郡守,假以时日或可成为中兴之帝。”谢信也不隐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