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章 空权时代(1 / 2)
“幸亏我们有足够的空中力量!”
约瑟夫.毕苏斯基在指挥部里通过潜望式望远镜看着前方战线上腾起的烟雾,包括远处在炮火之中前进的苏联坦克,同样历历在目。
作为波兰军队的统帅,他呆在由中华联邦建设的,在城市中的集通讯、情报、作战指挥为一体的指挥中心里。像这样的指挥中心,随着预计的战斗进程,建设了5处之多。
通过远望设备直接观看着战场的约瑟夫.毕苏斯基赞叹了一声,同时他也完全理解了“雷霆国际”应波兰政府的雇佣,向他们提供的军事顾问团告诉波兰政府的话。
“没有制空权,一定会丧失战争的主动术,因此在华沙保卫战里,波兰政府最应该关注的就是制空权的获得。可以断言的是,没有制空权,那么这场战争就已经彻底失败了!”
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把国家、民族的利益完全交给中华联邦的波兰政府,因为这个建议再度向中华联邦敞开了他们的金库。
由于国家不过刚刚建立,再加上连绵的不断受损的战争,波兰这时已经几乎没有什么过多的金钱。无奈之下他们只好如同苏联政府的办法一样,把所拥有的琥珀矿的开采权向联邦出售10年。毕竟,波兰国家的土地、资源都不大可能与苏联人对抗。但琥珀这种经过精加工,具有相当经济价值的资源为波兰政府赋予了战争技术装备升级的机会。
在谈判过程中,波兰政府提出他们需要的飞机是格斗性能更好的“军刀”,前面说过这种撤装了航炮的多用途战机,因为炮弹挂架而增加阻力,多用途化也使军刀机的格斗性能有所下降。当然,这对于拥有了“飞镝之锋”的中华并不是问题。可波兰方面需要的制空战机,却只好使用老式的“军刀”。
不得以,中华联邦只好重新制造一批老式军刀。好在“军刀abz”由于外贸订货,生产并没有停止。因此2000架飞机的交货,对于中华联邦庞大的军火生产产业,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问题。
随着中华联邦“军刀机”的到达,波兰军队的飞机数量在敌对双方的力量对方里,有了显著增加。同时,在中华联邦进行短期训练的飞行员,也在华沙保卫占爆发前回到了华沙。虽然,这些飞行员训练的时间较短,可是他们的教官多数都有是中华联邦富有作战经验的王牌。
因此波兰飞行员的格斗素质,比之在革命之后才建立空军,一切全都依靠自己摸索的苏联红军却有着天生的优势。
奉命起飞的波兰空军,在空中里排出的队形一如中华联邦的空军阵形几乎完全一样。随着他们赶赴战场,苏联红军方面空中兵力同时赶到。
“制空权”理论在世界各国的军队里都得到了相当的重视,中华联邦展开的战争里,制空权的作用体现的淋漓尽致。这使得“军刀”战机,也成为了世界军火市场一款热闹销售的战机。
虽然“制空权”在各国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但在各国空军的使用却有着各自不同的重点。
苏联红军方面,对于空中力量的认识。除过因为重型轰炸机的研制问题,使苏联空军对于战略轰炸认识不足之外。由于国内战争中的经验,他们对于制空及圣地攻击机的合作,却有着充分的经验。
天空里,相互追逐的战机除过不同的涂装之外,是两种完全一样的机型——“军刀”。
波兰空军面对苏联方面由“蝌蚪机”组成了对地攻击机,除过一部分战机在空中牵制苏联方面的护航战机之外。其余战机呼啸着向下俯冲,扑向苏联红军的“蝌蚪机”。
波兰空军“军刀”战机的俯冲,使得护航的苏联红军的战机同样只好奔向低空。这时战斗的胜利,已经不是以是否击落敌机为前提。作为进攻者,突破防线是唯一的目标。作为守卫者,击退敌军的进攻是他们付出代价的目的。
“军刀”战机不断的向下俯冲,拉起。在他们下面,是开始“蛇行”以规避战机打击的“蝌蚪”。空中的激战,永远比地面上的激战有着更多的壮丽与残酷。
被击中的“蝌蚪机”的旋翼在猛烈的爆炸中,打着旋飞向远方。侥幸跳出机舱的苏联飞行员,在天空里张开白色的伞花。虽然苏联空军还掌握着部分的空中优势,但地面袭击在“军刀”机这种迅速而以威力十足的飞机攻击下,完全没有办法展开。
第一攻击波残余的100架“蝌蚪”之中,侥幸逃脱打击的飞机迅速向着波兰陆军的阵地发射完火箭,就立即侧过身子,后苏联红军的后方撤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