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20章 前车之鉴(2 / 2)

加入书签

在整个战争期间,E-3总共控制了9万架次飞机的飞行,平均每天2240架次。

E-8战场监视机使伊军部队难以集结。

米军在海湾战争中还投入了E-8战场联合监视机。

与E-3一样,E-8的飞行平台也是采用波音707客机,但其装备的是APY-3雷达,该雷达主要采用广域活动目标监视指示模式和合成孔径/固定目标指示模式。

可以监视敌方腹地100公里的地面移动目标。

或者敌方固定目标的高分辨图像。

在米军空袭期间,驻科威特伊军曾主动向沙特边境城镇海吉夫发动地面进攻,希望尽早将米军拖入地面战。

伊军在占领海吉夫后,联军发动反击。

伊军为了保持战果展开大规模增援。

但在1月30日夜间,还在科威特境内集结的伊军第3装甲师和第5机械化师主力被E-8战场联合监视机发现。

米军马上对这两个师发动大规模空袭。

对其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在由3架B-52轰炸机的一次打击中,就有80多部车辆被摧毁。

人们在战后统计时发现。

在伊军战术与战略预备队的所有师中。

这2个师的损失仅次于,在2月27-28日坦克战中,被美第7军围歼的伊第10和12装甲师。

在海夫吉之战发起前。

伊拉克方面曾经认为即使联军占有空中优势,但是伊军在地面上依然是可以作战的。

但是海夫吉之战之后,伊军的期望即化为泡影。

伊军指挥官发现,在米军的空中监视与打击下,他们根本无法集结足够的部队并将其运动到需要的地方,更谈不上发起有力的反击,他们所能做的,只能是坐在战壕里等待着联军的进攻。

米军信息优势得益于先进半导体工业。

在战后,海湾战争被人们定义为信息化战争的开端。

因为正如前面提到的,米军的先进传感器技术使他们在战争中获得了全面的信息优势——热成像仪使M1A1坦克普遍做到先敌开火、机载前视红外设备可以发现埋在沙子下的伊军坦克,E-3预警机能发现刚起飞仍在爬升阶段的伊军战机。

这种信息优势使战争形态发生了巨大改变。

在强调速度和火力的机械化战争基础上,信息化战争加入了“先敌发现、先敌开火”。

而米军的先进传感技术——红外设备、雷达性能的提高。

依赖于集成电路等半导体元件性能的提高。

西方半导体工业在70年代后的高速发展,为米军先进军用传感器技术奠定了工业基础,而苏联半导体工业的徘徊不前,使得苏式第三代主战装备与西方出现了明显的性能差距。

例如苏27与F-15两款战斗机的机载雷达。

苏27的NO01火控雷达重达550千克。

对典型战斗机目标的探测距离却只有110公里。

而F-15的AGP-63雷达探测距离超过150公里,重量才221千克。

更为重要的是AGP-63雷达的火控计算机运算速度达4000万次/秒,NO01雷达的计算机运算速度才为17万次/秒,这使得苏27的多目标能力攻击能力与F-15又产生巨大差距。

苏联僵化体制导致半导体工业落后。

二战末期,军用雷达的发展催生了晶体管,西方的市场经济使得这种新技术在民用产品上。

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

使得西方半导体工业在晶体管基础上推出了集成电路,微电子元件的持续升级换代进一步催生了高速发展至今的信息产业。

民用工业的这些技术进步。

又回头促进军用电子设备、传感器技术性能的提高。

可以说,米军在海湾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信息技术优势,是市场经济促进的工业技术进步成果。

赵卫东知道,微电子元件对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

在2000年得到了承认,晶体管、激光二极管和集成电路的3位发明者获得了2000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其中一位获奖者正是,前苏联的科学家若尔斯·阿尔费罗夫。

苏联曾拥有领先的前沿研究。

但这些研究成果却因为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无法如西方那样高效率地进行工业应用和升级。

结果导致从60年代末期开始。

苏式武器装备开始逐渐落后于,西方同类产品,差距最终在80年代显示出来。

不仅在军用装备领域如此。

由于半导体工业的落后,到了80年代。

苏联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毫无竞争力,主要外汇收入是出口石油等自然资源。

经济上的困境最终导致苏联在1991年末自行解体。

无怪乎有人偏激地说,“导致苏联衰落的真凶是半导体”,1991年的海湾战争宣告苏式武器神话的破灭,同年底苏联解体,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巧合。

海湾战争的实质是。

米军依靠全面领先的传感器技术,彻底击败以苏式武器为主的伊拉克军队。

海湾战争戳穿了苏式武器的神话。

同时也宣告了信息化战争的来临。

米军先进的传感器技术源于西方发达的半导体工业。

苏联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自身半导体工业徘徊不前,苏式武器的发展升级也就无法跟上时代的节奏。

而以苏式装备为主的伊拉克军队,甚至无法意识到战争形态的改变,所以在海湾战争中,“伪强国”本质原形毕露。

海湾战争是世界两极体系瓦解。

冷战结束后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

它深刻地反映了世界在向新格局过渡时各种矛盾的变化,是这些矛盾局部激化的结果。

它体现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

所引起的战争特征的革命性变化。

主要是:武器装备建立在高度密集的技术基础之上。

打击方式已不再以大规模毁伤为主,而是在破坏力相对降低的基础上突出打击的精确性。

整个战争的范围与过程被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战争的协同性和时间性空前突出。

它也展示了新的作战手段和作战思想,运用于战争而产生的作战样式的诸多新特点。

主要包括:空中作战已成为一种独立作战模式;机动作战是进攻作战的基本方式;远程火力战是主要的交战手段;电子战是伴随“硬杀伤”所不可缺少的作战方式;夜战是一种富有新内涵的战斗方式。

海湾战争,因多国部队在质量和技术方面,占据的绝对优势。

使其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代名词,载入战争史册。

在海湾战争中,米国动用了12类50多颗各种军用和商用卫星构成战略侦察网,为多国部队提供了70%的战略情报。

多国部队集结了2790架现代化的固定翼飞机。

1700多架旋翼飞机(其中600多架攻击直升机),6500余辆坦克装甲车辆以及大量自行火炮、火箭发射车、工程技术保障车辆等。

多国部队虽然与伊军在数量对比上不占优势。

人员比为1/2.4,火炮数量比为1/2.4,坦克数量比为1/1.44,但多国部队调集的现代化装备数量却超过伊军许多倍。

新式飞机数量比为十三比一,攻击直升机数量比为十六比一。

在精确制导武器上多国部队拥有绝对优势。

在海湾战争空中作战投掷的8万多吨弹药中,精确制导武器仅占总投弹量的7%,但命中率却高达90%。

伊军共被摧毁、被俘坦克3700多辆,装甲车2000多辆。

海湾战争中所体现出的技术对战争的强烈影响使海湾战争预示了另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在拥有质量优势的部队面前,单纯的数量对比已失去了意义。

这也是赵卫东必需引起高度重视的经验教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