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二章 需要改变(2 / 2)

加入书签

首先是要有个广场,还要建个文庙,地点很好办,就将王况当初呆过的那个道观改造了就是,再把旁边的住家迁到别处,由县上出钱给他们在别处另起个比现在住的还宽敞还好的新房,相信没人会不愿意的。

再就是王况想搞个类似后世的图书馆一样的机构,在活字印刷出来之前,先收集城里的书籍,集中起来,供那些寒门士子阅读和抄写,当然书是自愿捐赠,王况自己率先把这次从长安带来的有重复的书捐了出来,竟然有一百多本,黄良本就是寒门出身,自然深有感触,也同意王况的做法,至于说林明,林家虽然不穷,但比起那些豪门大阀来,也勉强算是个寒门,又是自己妹夫的提议,那就更加的没意见了。

王况已经着人去寻找刻活字的梨木了,他记得以前听过一个谱师说过的,只有梨木因为纹理细腻,硬度适中,才好刻字。而且梨木相对来说又比较不容易长虫,也容易保管。而其他木材不是纹理变化太大就是容易长虫,比如说衫木,年轮与年轮之间的木质就很疏松,时间一长就会瘪了下去,没办法用长久的时间。

至于书局和活字印刷,王况并不想藏着自己赚钱,这可是李老二很在意的事,要是他知道了有活字,有自己的图书馆创意,肯定会想办法推广的,与其等李老二上门来要,还不如自己主动的送上去。

除了这上面的两样外,还有一件也是王况想做的,那就是要搞个免费教育,把所有在街上游荡的孩子们都集中起来教他们读书写字,只是这个工程比较浩大,整个建安县境内,几万人口,孩子就得有近万,光光是建安城里就有上千的孩子,在这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年头,只要一有免费的教育,那肯定是家家都会把孩子送来,这个所费肯定不少,暂时只能先做准备。

这一年的过年,建安比去年热闹了不少,街上衣衫褴褛的人比去年少了许多,穿着新衣服的孩子多了许多,甚至有的孩子兜里已经开始有零嘴了,这些改变,都是不知不觉中的,现在的人们还没怎么意识到,可能要过个三两年,才会真正的觉得生活变得美好了起来。

大年三十,黄大和王五一家被黄良接过去团员了,而王况依旧是在富来客栈和大家一起吃了个年夜饭,这已经是富来客栈的传统了,所有来不及赶回家的客人都在邀请之列。蒲家的家人也是坐在席上,他们很是羡慕富来客栈的伙计们,可以和宣德郎嘻嘻哈哈没大没小的开着玩笑,可以毫不顾忌的搂着宣德郎的肩灌他一口酒,可以从宣德郎面前的碗里抢吃的,等等这些,都是他们以前从来没有经历过的。

富来客栈的人,甚至整个建安的人,都还是习惯叫王况为小东家,都还是把王况当做平日里那个笑眯眯的少年郎,人们碰到有什么奇闻趣事,还会来找王况说给他听,换取那一面如今其实已经没什么价值的木牌牌,换了木牌牌后,也不急着去富来客栈换酒吃,而是时常的亮出来炫耀一番,要一直等到这木牌牌的期限到了后,才会恋恋不舍的去富来客栈换上一壶酒。。

这些,都是蒲家家人这些天里所见到,听到的。流水大席的宏大场面,是他们平生第一次看到,建安人脸上的笑,比起长安的人来多多了,即使建安现在还不富足。

世上竟然还有如此不把自己当做是官的人,难怪自家郎君千里迢迢也要把家具给送过来,难怪在建安,大家都在说宣德郎的好,都说他是星君下凡,这不由得让他们对生活在建安的人有点羡慕了起来,要知道,刚到的时候,他们还是以自己是长安来的为傲的。

正月初六,是出门的好日子,这一天,蒲家人驾了马车回长安了,马车上满当当的全是王况送的东西,有金陵板鸭,有辣椒酱,有友粉,还有许多许多的冬笋,甚至,他们在路过池州的时候,还可以持了王况的一封信去杏花村运一车酒回去。

也是这一天,王况带着林明,去到道观旁边的住户家里,商议好了,等正月一过,可以开工动土了,就给他们在别处另起个比他们现在住的地方宽敞一倍的院子,起好后,他们就可以搬过去住了,这个地方,准备用来做将来流水大席和建安其他活动的主要场所。

本来还是有那么一两家,念着房子是祖上传下来的产业,不肯相让的,但一听说是要建个将来可以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或是听曲,或是舞龙,或是看花灯的场所,就都很爽快的让了出来。

至于说图书馆,这时候的书只有字,很少有图的,为了避免争议,王况就给取了个公用书馆的名字,就建在县衙隔壁,房子是现成的,县衙里一座空了多年的仓库,稍微修缮一下,打扫打扫就可以用了。这样一来衙役们也能帮着照看点,二来邻着县衙门,自然有种肃穆的气氛,人们进去后也就不会大声喧哗,影响到他人读书。

因为存书并不多,除了王况捐出来的百来本外,再加上林明和黄良及一些大户人家捐献的,也不过二百来本书,虽然大部分都是重复的,但是为了避免有人将书借回去后长时间不还的现象发生,因此目前是禁止将书带出去的,只能在馆内读或者抄写。

借书的条件并不高,任何人都可以进来读书,不需要任何的凭证,也不管你是什么身份,只要保证安静,保证不损坏书籍,保证不高声喧哗就行。

公用书馆是在正月尾开放的,早在开放的前几天,林明就将布告贴满了县城各处,因此这一天,还没开门,许多人就等在门外了,甚至有些人是从几十里外起了个大早,冒着严寒赶来的,这些都是平日里几乎没什么书读的寒门士子,家里最多只藏得几本书,大多还是自己一个字一个字的抄来的,如今有了免费的,大量的书籍可以看,自然是惟恐来得晚了,被人占了先。

也是正月初六,富来客栈重新开门的这一天,来的食客发现,每个人面前都多了个空碟子,伙计们说,这是给客人们盛放骨头用的,这样桌上就能干净些,还说这是小东家说的,把骨头和其他垃圾盛在碟里而不是随意的吐在桌上和地上,那表示你这个人平日里是个懂礼节的人。

开始的时候,大家还是不大习惯的,但过得几天,常来的就习惯了,渐渐的他们就体会到了好处,首先桌面上干净多了也好看多了,自己在夹菜盛汤什么的时候也不会沾到袍袖上,地上也不会踩起来咯脚了。于是他们便也回家里学着起来,不就是多洗个碗么,总比地上桌上油腻腻的好多了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