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赤胆忠心高公公(1 / 2)
高凤的心情非常凄凉,他自认为是一个好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好人,并不是好没用的人,但皇帝似乎没准备拿他来当作栋梁。
招一千五百名良家子,这是他最近三个多月的光荣任务。所谓的良家子,就是身家清白、父母双全、家中略有资财的青少年。
按理说这种良家子到处都是,别说一千五百名,就是一万五千名,不出顺天府,高凤也能在两天内招齐。
白扇小诸葛的绰号岂是白叫的?
在八虎之中,连刘老大都赞扬高凤“心思缜密、思虑过人”,让他这种大才去满天下招人,真是把黄金丢进屎堆里。
为什么要满天下招?因为皇帝的要求太奇怪了。
第一条:十四岁以上,十八岁以下。
第二条:其中五百名必须是海边渔家少年,需精通水性,体力过人;五百名须是陕北陇西诸卫塞上少年,精通骑术,箭法出众;还有五百名,须是性格敦厚、体格健壮的农家少年。
这两条要求,涵盖了从东到西的大明疆域,那还不得满天下跑?
高公公带着一班手下,花了一个月在山东和南直隶,招齐了渔家少年。又花了一个月在河南、北直隶等地,招齐了农家少年。然后直奔宁夏,还好塞上习武成风,符合要求的少年比较好招,只用了十天就招齐了。
当他带着五百名塞上少年,用了大半个月,风尘仆仆地从宁夏赶回京师时,正好遇到罗祥、毕真、王伟等人南下。
此时已是正德二年六月中旬,两个月前那场轰轰烈烈的大拍卖早已尘埃落定,高凤那时还在南直隶划圈圈呢,没能见识到罗祥罗公公的风采。
但现在见到了:以焦芳为首的六部高官皆来送行,首辅李东阳虽然没来,也送了一幅字,上书“大展鸿图”。
咱们太监啥时候跟文官集团如此亲密了?高凤在羡慕忌妒恨之余,略加打听,便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看看罗祥身后的数十名大小太监,还有百余名厂卫大小头目,还有一些可以当作路人的打杂小宦官、兵丁、丫环,浩浩荡荡的数百人,怎叫一个威风了得?
再看看自己,手下大猫小猫数十只,还有五百一看就是乡下土包子的少年,这种情景,只能用一个惨字来形容。
“高大哥,”罗公公皮笑肉不笑地打了个招呼,“这趟差事可顺利?小弟可就惨了,这不,带上这几百号人,就得去南方办差,皇上只给了我一百万两银子,这可如何是好啊?”
旁边的王伟也厚道地笑道:“我们龙江宝船厂也很惨啊,皇上说眼下万事初创,也只给了一百万两,用来造船、疏通河道,连请匠人都没银子,高大叔,你怎么看?”
高凤咬紧牙关,恨不得一口鲜血喷死这两丫的。
拍卖会筹得的五百余万两银子,给了朝庭国库一百五十万两,余下三百五十万两,夷州分到五十万两,东海公司分到一百万两,龙江宝船厂一百万两,还有一百万两,被皇帝划进了自己的小金库。
几日前,夷州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梁储、海事总督刘宇已经组团出发了,他们的目的地是福州。
移浙、闽、粤三地无地之民,赴夷州垦荒,这是两位夷州大佬最近几年的重任。
彭湖那个地方,鸟不生蛋,夷州更是人烟稀少,这种苦暖之地,梁、刘两位大人是坚决不去表现风格的,于是接下来的几年中,福州就有了两个布政使司衙门,还有三个总督驻地,以及一个董事会主席常居地,成为大明一大奇景。…。
毕真和王伟也各自带了一批人马,准备南下去瓜分胜利果实,看在高凤眼里,也是恨得咬牙切齿。
这两个人不管是比亲比贤,哪一样能跟他高公公相提并论?
比亲,说句大不敬的话,皇上的第一泡屎,还是高公公亲自侍候的。比贤,高公公威震司礼监的时候,毕真还在司设监当管理呢,王伟,那就是皇上的伴读小书童,顶个球用。
京师的七月骄阳似火,高公公只觉得浑身皆寒,因为他有一种被挤到角落的感觉。
作为一名太监,已经不能享受男人最基本的欢乐了,如果连权力都失去,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高公公这么想,是有根据的:
八虎之中,刘瑾刘老大就不说了,司礼监两大佬之一的掌印太监,掌理内外章奏及御前勘合,当之无愧的首领太监,号称内相,阁老们见了他,都得低声下气。
在王岳被杀之后,刘老大在宫内可算是一手遮天,连老资格的司礼监另一大佬李荣也得退避三舍。
李荣是八虎的老前辈,五朝元老,景泰年间就进宫了,在乾清宫当太监,侍候代宗。成化十四年就升任司礼监掌印太监,地位超群,而且他和正德皇帝的关系,也非常密切。
正德元年,刘瑾爬上掌印太监的宝座之后,正德帝让李荣当了司礼监提督太监,这是个跟掌印太监并列的位置,简单点讲,就是掌握宫中的一切大小事务。
虽然对于朝庭的影响力不能跟刘瑾那个内相相比,但单就宫中的权力来讲,甚至还要超过刘瑾。
不过李荣已经快满八十岁了,天天说要退休养老,既不争权夺利,也不拍皇上马屁,宫中才以刘老大为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