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入观(1 / 2)

加入书签

第一百二十章 入观

贞观十八年五月二十,阔别一年,我终于又回长安地界了

车驾在离老君观三十里的嗣亭被拦住了。撩开车帘一看,拦住我的是熟人——赵公长孙无忌的车驾。

眼看长孙无忌正坐了亭子里等我,赶紧给一身道袍整理整理,虽然不是李大帝赐的那套(那套还没拆封,放在老君观里呢),但总算是身崭新的道袍。刚想下车,突然又想起来了,回头一通翻找,终于找到那根睡觉用来赶蚊子的拂尘。嗯,理理顺溜,直接插了脖领子里就下车招呼长孙无忌去了。

“无量天尊,赵公别来无恙,小道这厢有礼了”假装道貌岸然的行个稽首礼。后世里电视上都这套,熟着呢

“噗”长孙无忌正端个茶碗喝茶,看见我的架势一口就笑喷了直接吐了我一头一脸的茶水。喷完还呛住了,我这被喷的还得给他捶背伺候着。

等老长孙顺过气儿了,我才抬着道袍前襟给脸擦擦,边擦边问:“长孙伯伯这是在等我?”

“呵呵”长孙无忌看着我笑着摇头,伸出一只肥肥的手,帮我给头上的茶沫子掸了:“乐休也不知道修炼的是何法术,这本事大的,真是让人瞠目啊”

这个是考我呢除了看过军报的,没人知道老侯送我回京的路线。可那军报是人人能看的告示?所以老长孙今天能在这儿等我,肯定知道我去辽东的事儿,李世绩、老妖精了啥的没来,光是他来了,这肯定是李大帝指派的。问题是这话我要怎么接呢?

抬眉瞄老长孙一眼,嗯,一张胖胖的脸上有些褶子,看着像包子啊

“嘿嘿,长孙伯伯您是知道的,小子不识道儿,昨晚上梦游一路走哪儿去了自己都不知道。这不,早上醒了身处荒山野岭的,给我吓的呦你说万一有个豺狼虎豹的,就我这身板儿,也就人家呲呲牙的事儿不是。万幸得无量天尊保佑,让我碰上侯君集大人给家里送家书的随从,这才恬脸搭车跟着一路回来呢”睁着眼睛说瞎话,这是我的长项啊,说完冲长孙无忌拱手行礼:“怕是老君观的道士发现我走丢了,就给城里报了信。还好这事儿是落了长孙伯伯手里,万一让陛下知道我居然溜达出去了,虽然是梦游之中,但多少也是个不大不小的罪过。长孙伯伯能在这儿等我,定是打算帮小子我过了这一关。乐休铭感五内,此事还望长孙伯伯多多照应,我这儿拜谢了”

“好好”长孙无忌大笑着点头,拍拍我的肩膀:“乐休这一副玲珑心肝当真是令人自叹弗如啊”说完叹口气道:“要是复儿有你一半的聪慧就好了既然乐休你与复儿年纪相当,自然要多多提点提点他。这长安城里,能让小一辈的都服气的,也只有你了”

“蒙长孙伯伯抬爱,乐休惶恐。复兄(长孙复,出场过的人物,长孙无忌的嫡长子。)才华,有目共睹,只要不嫌乐休粗鄙,乐休自然愿意与复兄多多亲近。”赶紧点头,如今这圈子混的,还真令人无奈啊

“好”长孙无忌点点头:“如今复儿在晋王府当差,我和景仁也恬为晋王师。晋王与乐休亦是好友,连陛下得知乐休梦游迷路之事后,都让晋王入老君观陪你清修,可见也是认可了你与晋王之谊的。怎样,日后乐休清修完了,可愿来晋王府?只要你来,这晋王府长吏之职非你莫属”

呼——老长孙这是逼我啊

长孙皇后就三个儿子,李承乾已经被废,李泰又被贬回封地,就剩李治一个还有希望成为太子的。老长孙是铁了心的要保妹妹的孩子当皇帝的。当年李承乾他就没少关照。李泰自大,与老长孙八字不合,所以老长孙虽然没关照他,但至少也没落井下石。如今这哥俩都算是歇菜了,从小柔善且亲近老长孙的李治自然成为他力挺的目标。

我该怎么回答呢?虽然以前老长孙也给过我暗示,但因为我被差得两脚不停,自然也没有下文了。如今老长孙坐不住了,借着这个机会当面提出来了,那我不回答肯定是不行的。算了,反正我跟李治关系不错,而且除了李治,敢冒出头想坐太子的,那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我还是先表明立场再说吧,省的被老长孙惦记上。

转头看一圈儿,亭子里除了我和老长孙,其他人都在亭子外面三丈远的地方护卫。

我凑了老长孙跟前小声说道:“伯伯,我是您一路看着过来的,您说除了晋王殿下,我还跟其他哪个搭过边儿?”

长孙无忌摸摸颌下短须点点头。

“但是伯伯,恕乐休直言。凭乐休如今跟军中诸将的关系,乐休还是不入晋王府的好”我坦诚的看看长孙无忌:“伯伯您想,如今卫公、英公、卢公、鄂公等均是中立之人,从不参与诸王子间的角逐,而以我与他们几位的关系,若是贸然投入晋王府,怕是从此军中再无立锥之地。反倒是继续留在军中,反而是晋王的一份助力。伯伯,这是乐休肺腑之言,您认为如何?”

今儿我这番话,一来算是表明了立场;二来说的的确有道理。所以老长孙很满意。

“不错”老长孙欣慰的点点头:“关心则乱,倒是我思虑不周了不过今日能得乐休表明心迹,老夫甚慰,甚慰啊”说完哈哈笑着拉着我说道:“走,我已经为你安排好了地方,想来晋王殿下跟晋阳公主殿下也已经等你不少时候了”

还能说啥?走呗

跟护送我回京的十几个潞国公府的护卫拱手道谢。然后坐了老长孙车上,一路聊着就缓缓向老君观行去。

反正只要不入晋王府,我就算给这关过了。至于之后嘛,还是老策略,不该沾边儿的事儿不沾边。只要挺到明年,李大帝立了李治当太子,那一切就省心多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