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战辽东(四)(1 / 2)

加入书签

第一百一十六章 战辽东(四)

泉盖苏文估计是被我这当头一棒打晕了,听说又掀了一回案子。在他看来,新罗的挑衅是找死,以过往经验来看,前线十二万大军就够新罗喝一壶的,若再加上他正征召的十万大军,能直接给新罗打残废,心狠点儿甚至灭了新罗也不是不可能。(当然,也跟新罗之前存着保存实力的心思有关,新罗也没认真打不是。)

可他泉盖苏文这边儿十万大军还没征集到位呢,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前线十二万大军居然没了?最让人无法接受的是,新罗女王的三万大军居然没什么损失金德曼(善德女王的名字)吃仙丹了还是打兴奋剂了?这前后差异也太大了

从整体效果上说,高句丽如同一个身强力壮、满脸横肉的响马,冲进一家人家打劫,发现这家人家里居然只有一个娇滴滴水灵灵的小丫头。结果当响马哈哈大笑想抖抖威风的时候,小丫头居然上来就揪着响马的脖子搂头搂脸给响马一顿暴揍扔出了院子。这还不算完,小丫头如今居然要闯响马的老窝

这刺激太大了大到谁都受不了的地步。加上泉盖苏文做人实在不怎么样,根本没人雪中送炭,反而国内落井下石的人纷纷涌出来。据说就连一向听话的高藏都开始说怪话了。

于是泉盖苏文发狂了一口气将原本布置在俾沙城、安市城、玄菟城、辽东城等防备唐军的前线军马分出了十五万,同时国内加紧征兵,又派大将高惠真再次从扶余、靺鞨借兵十万,总共征集三十五万大军。在稳定国内局势的同时,发誓要灭了新罗,将金德曼抓过来让她好好体会一下惹怒一个男人的下场

可就在泉盖苏文忙着调兵遣将的时候,九月初十,新罗女王金德曼的三万大军在春川城休整完毕后,横渡北汉江,杀入高句丽腹地。先是派六百人假装高句丽败军残兵骗开了新炭城门,然后大军奇袭新炭城,新炭城主被杀,守将高真严投降。金春秋两万大军随后接管新炭。金德曼大军又很欺负人的钻高句丽兵力分布不均的空子,分三路横扫了玉洞里、金化、城北里三地,(都是县城,守军总共加起来不到三千人。)最后在平康城下会师,一副要攻打平康城的架势。

平康城若失,高句丽虎飞岭山脉以南就真的全盘尽没了泉盖苏文着急了,急吼吼的开始调兵遣将,先是从三方峡、洗浦、安边三城调兵两万,由安边城大将金柯成(史料亦作金珂城)率领,从东路救援平康城。再从汶山、仁川、仁化浦调兵三万(仁化浦一万五千兵原是水军,但此时也着急上火的弃舟登陆,当陆军用了。)由仁川守将闵东川(史料不全,又称北东川,很奇怪的姓氏。所以还是用闵为姓了。)率领,从西路救援平康。

结果金德曼和金春秋玩了一招偷梁换柱,金春秋秘密派一万兵马接手了金德曼围攻平康城的大军军营,而金德曼挥师华川上游,秘密筑堤。九月二十,金柯成两万大军过华川的时候,金德曼大军决堤放水,措手不及之下,金柯成两万大军直接缩水一大半,剩了不到一万人,被金德曼三万大军一路追杀,等逃回安边城时,残兵不足三千。

而金德曼大军再无后顾之忧,与金春秋一万大军平康城下会师后,反扑闵东川率领的三万兵马。双方在平康城南的铁原布阵对峙。

九月二十七,平康守将妄图与闵东川前后夹击金德曼、金春秋,率六千兵马开城出击。结果被金德曼识破,分金春秋军一万破之,平康守将撤军回城。结果当夜平康城内四面起火,城门大开,金春秋一万大军破城而入,攻克平康城。(在平康守将撤回城的残兵之中,混入了新罗兵马。)

闵东川见事不可为,率军撤退。被金德曼大军衔尾追击,一路破永川,板店,兵围开城。

十月初八,金德曼大军又动了,居然半夜里秘密弃营,置开城于不顾,奔袭开城南面的兵港仁化浦。结果仁化浦的一万五千水军之前被泉盖苏文调走了,剩余三千兵根本无力抵挡金德曼三万大军,仁化浦军港被破。金德曼大军一把火将军港内大小四百余艘战船全部烧光,然后利用地势之利,掘开了仁化浦海堤。海水倒灌而入,水淹开城,赤地五百里,高句丽开城一线的三万多兵马,十万余百姓全被席卷而至的海水淹没殆尽。

至此,虎飞岭山脉以南,全线被新罗占领,金德曼大军兵锋直指高句丽王城平壤,高句丽举国震动

十月二十,大水退尽,金德曼大军驻马开城。此时天气已寒,不利兵马行动,辽东战事暂时进入了平稳期。

而金庾信也已经与百济达成了停战协议,百济归还新罗十城。双方暂时休兵。

十月二十八,金春秋、金庾信联袂而至开城,犒赏三军。新罗将士扬眉吐气,战意冲天

平城府内,已经打扫干净。如今成了金德曼临时的寝宫,守卫森严。

但真的金德曼还在徐罗伐笑的开心。住在这里面的自然就是我这个冒牌金德曼。

“大帅武烈王和金庾信两位大人到了。”阏川如今很服气,并认为如今我乃三军之帅,所以非得盯着叫大帅,不让他叫他还闹脾气。算了,爱叫叫吧,懒得跟他费那个口舌。

“快请”我挥挥手:“阏将军,顺便弄两壶酒来,咱们四个一块聊聊。”

“是”阏川抱拳而去,一会儿就陪着金春秋和金庾信两位来了。后面还有两个他手下亲信端着酒菜上来。

迎上去一顿客套,等酒菜摆好,旁人退下,我们四个才满饮一杯,笑着开始分析后续套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