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 将要开始的渭水之盟初论(二)(1 / 2)

加入书签

“好吧,我去给你整资料去,话说你那书还在写啊!我都没看,成绩如何,现在才写到这啊!真慢!”

“没办法啊,我手速慢啊!一小时才五百字,能写到这就不错了,记得快点去帮我整资料和分析哈!我真的急得要用。

猪脚的建功立业,封侯拜相就看今朝了!”

“好吧,过两天给你,我这还忙,就这样了,记得把那块玉璧保护好!”

当张阳看到封况回复的这句话后,就看见封况的企鹅头像灰下来了,看来封况是下线去给他整理资料去了,这让张阳是相当的自豪的,看吧,向这种历史难题,就这么被我解决了。

张阳安心的去收好了他特地拿出来的这块西汉玉璧,毕竟这是御赐之物,要是就这么打碎了,可就不好交代了,在加上封况所说的,这可是传世宝玉,无价之宝。

他就是更加小心了,毕竟这玩意的清仿都能卖上,五,六百万,那这个真品,那还不知道能卖上多少,要是万一有机会在穿越回去,只要带上这玩意,那自己穿越回去后就不用为后半辈子考虑,可以衣食无忧的安度余身了!

就这样张阳又悠哉游哉的度过了两天悠闲的生活,直到张阳再次在手机企鹅上挂机的时候接到封况发来的消息后,张阳才再次和封况联络起来。

这渭水之盟可是李世民一生中的大污点,甚至是屈指可数的大污点,毕竟李世民这一生之中可基本没有被人打到家门口。还赔礼道歉过,这好像就是为数独一的一次吧!

要不是这次对李世民来说是奇耻大辱的事他不可能下定决心干掉突厥,并积极进行对东突厥的备战,甚至允许军士在显德殿内习武。培养了一支能征善战的精锐部队。

而且这次渭水之盟可是让历史上的大唐经济上再次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要不然在史书上记载的第二年的的粮食会暴涨这么多,到达每斗米换绢一匹的这个惊人的价格,绢在唐初的价格是一直都很稳定的,通过换算在三百九十文左右。

这可比在贞观盛世的每斗米四文贵上了快一百倍了,也比现在的每斗米五十文贵上了快八倍。由此可见。当时那场渭水之盟对才进行完玄武门之变的大唐照成了多大的伤害!

面对这种事,张阳是肯定要阻止的,这大唐天下的损失,也是他张家的损失啊!

张家的商铺及各种商业活动可是遍布全大唐。这突厥打进大唐的内部对大唐进行烧杀抢掠,张家的产业那是肯定不能避免的,而且就算是张家的产业避免了,在面对全国性的经济大萧条的情况下。一样会对张家的产业不可避免进行巨大的冲击的!

为了张家好不容易发站起来的产业,为了自己好不容易才找到的一本万利的大生意,卖油大业,为了大唐的经济复苏,为了全国的繁荣安定,为了洗刷李世民的的这一生中在军事上的最大的耻辱,张阳肯定是不会让它向后世历史中记载的?那样让它就那么发生了。

本来当年李渊刚在太原起兵时,先命人伪造了一份圣旨,说是征发太原、西河、雁门和马邑四郡二十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男子全部入伍,出征高句丽。老百姓得知这一消息后,真是又忧又愤,不安情绪日深,都希望隋王朝和杨广早点完蛋。

李渊便借着这个人心思变的时机招兵买马,扩充实力,并把在外地的儿子和女婿全都招了回来。

而李渊的两个副手王威和高君雅觉察到了李渊的这些不平常举动,怀疑李渊图谋不轨,准备对李渊采取行动。

后来在隋大业十三年五月十五日的时候,蓄谋已久的李家很快得到线报,抢先做好了布置。

当时李渊和王威以及高君雅走进办公大厅,就被早已被李渊安排妥当的刘文静带着开阳府司马刘政会前来报告说有大事上诉。

当时开阳府司马刘政会状告王威以及高君雅贪图富贵,出卖国家,居然勾结东突厥前来攻城!终于等到了借口的李渊是打手一挥,李渊的手下已经一拥而上,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制住了两人,直接送入了大牢。

而且更加出乎意料的是,这时候东突厥真的来攻城了。这可就是真的坐实了这二人勾结突厥的事实。

于是为了保证边疆的稳定,争取外援,不至于让敌人两面夹击自己,让自己腹背受敌,就在当时曾和东突厥签订过盟约。

当时李渊李渊派刘文静为使,与东突厥议和。东突厥千里南下本就是求财,所以结果不外乎双方签订和约,李渊花钱买平安,再加上装孙子,低姿态和一通忽悠,终于在签了份合约后哄走了东突厥军队东突厥这一撤兵,可害苦了王威和高君雅。老百姓原本还是将信将疑,现在几乎没有任何疑问了,不然怎么一抓人东突厥就退兵了呢?这两人真是喊冤喊破天也没人信了。

盟约的内容不少,实质却很简单:李渊认东突?可汗为大哥,自称小弟,定期上缴保护费;东突厥承诺不在李渊后院放火。对东突厥而言,这可是天上掉馅饼的美事,不用亲自动手就可以坐收银子,这么好的买卖不做就是傻子。

所以新任的颉利可汗也乐得隔岸观火,不用种不用抢,自有那李渊送进帐。不时还可以做点贩卖军马的小生意,捞点外快。不够就是资助了李渊两千骑兵而已,这对于佣兵数十万的,根本就是可有可无的,而且还可以在大唐为颉利可汗打探消息。

后来突厥便趁此时唐朝国力还不十分强大,连年进扰内地,掠夺人口和财富。东突厥颉利可汗曾亲率大军十五万入攻并州。掳男女五千余口;又曾率骑兵十余万大掠朔州、进袭太原。

书面记载以来,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政权的战争就从未真正间断过。犬戎、匈奴接连进攻,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国破身死,秦始皇筑长城御敌、汉高祖送美女和亲。汉武帝刘彻雄起一把。算是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暂时解除了北部边境的威胁。到了西晋末年,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乱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导致生灵涂炭,民生凋敝,直至隋文帝杨坚时才再次统一了中国。

突厥民族原本生活在匈奴政权的北方。北魏时臣服于当时的柔然部落。自此开始逐渐强盛起来。柔?衰落后,已然强盛起来的突厥取代了柔然,成为了大漠的主宰。其首领自称可汗,首领的妻子称号为可敦。

不过突厥人在制度上有点混乱。一国之中,可能有几个可汗并存,但是最大的相当于皇帝的可汗只有一个,即大可汗。其他的可汗实际上相当于亲王,是为小可汗。文中提到的颉利可汗就是大可汗,而突利可汗则是小可汗隋炀帝杨广大业年间,由于中原战乱频频,不少汉人纷纷逃亡北方寻求庇护,改为接受突厥可汗的领导。而突厥内部也因为部族多,居住地分散等原因,逐渐分裂为东西两大权力集中的政治核心,并最终形成了东、西两个突厥汗国。

纵观历史上中原政权与游牧民族的关系,始终遵循着一项基本法则——以实力说话。中原实力不济时就送钱送财宝送美女,游牧民族衰落时就主动向中原示好,请求封号,顺带做些货物贸易;倘若实力相抵,高下难分,那就只能战场上见分晓,不打个你死我活誓不罢休。

而这次渭水之盟的发生时正好处在了,历史的岔路口上,当时李世民刚好进行完玄武门之变,杀掉了自己的亲哥哥,大唐第一顺位继承人,大唐太子李建成和自己的亲弟弟,齐王李元吉,正是大唐内部不稳定权利变更的时候。

正是大唐最弱,最混乱的时候于是动突厥就顺理成章的按照东突厥的习贯派出十多万人向大唐发动了战争,果然顺利的打到渭水河畔,这个离大唐帝都只有数十里的地方。

逼得李世民没法,只好运用疑兵之计,亲自带着高士廉、房玄龄等六骑至渭水边,隔渭水与颉利对话,指责颉利负约,又许以金帛财物,才结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