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游击战(改(1 / 2)

加入书签

第六十六章 游击战

忆起当时奉旨晓谕的太子里三层外三层的围着严实,面色实不是很好,连日来连续发生的事情太多了,部分士卒多有想法,为百姓裹胁着一同遮道乞留,提出“ 规复宫殿陵寝宗庙”的口号,且越劝,集得越多,且齐声哗然道:“至尊既不肯留,小民等愿率子弟,从殿下东行破贼,若殿下与至尊,一同西去,试问偌大中原,何人作主?”无不泣流满面,竟连太子虽声撕力竭也无法可想。

奉命救驾的我不免也被围了进去,自是心中暗骂这些被百姓遮道乞留感动的热血冲头的白痴,背后定有人挑唆。这半道没有补给没有后援的,要能回头再图规复的话,也不用带大队人马逃命逃的这么辛苦了,再说好不容易脱身出来,那些君臣又怎肯托付安危让那么去冒险。

只是我也不愿使军士强行趋散,要是被人利用了民情,挑拨起冲突来造成死伤,弄不好留下残民的口实,不正中某些人的下怀。

那留后之军也是顺水推舟,反正有人肯替去送死,留下抗阻滞后头的贼军又何乐不为,遂拨出千人份的敌军衣甲装备和一个月的干粮,又讨了游击将军的头衔,连骆谷之战缴获的千余战马也拨付给他们。

甚至还留下为他们开了一个简短的游击军命名授衔加鼓励送死的誓师会,不但拉上太子当场见证勉慰,还教他们高唱一曲《送战友》,把那些傻瓜感动的一塌糊涂。皆口口声声誓戳力国难,不敢忘公。

当然官面上对大部分将士们是另一番冠冕堂皇的说法,说目前暂时的撤退,为的是长远的将来,必须护送国家的命脉和关键到达安全地方是更重要的任务,一定要打回来的,目前要一支奇兵长期潜伏的敌后,需要有牺牲精神义勇之士,而且特别说明,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是没有任何支援的孤军奋战,结果还是有好些热血沸腾的傻瓜上当,又借口补充军官力量不足,又把那些那些叫的最厉害的家伙,当成碍眼的石头也一并踢到游击军中去,虽然有些看起来不怎么情愿的家伙,看人的眼神不那么舒服,但等一切他们有命回来再说。

因为那些容易热血冲头的傻瓜和猪头,分兵时都派出去了。余下的是那些中途收拢和投奔外军占了大多数,对西进抵触并不是很大。越权委派游击军的事情,我事后报请,自老皇帝得到了“如此。。甚好”的默许。或因现在观众广大地区,为叛贼所肃清。或许这只逆向孤军的存在,至少也可以转移一下那些有意紧追不放叛军的视线。

本以为追兵如潮,他们孤军在后难得保全,哪知那留守的游击军将军罗冼,率领那群骑马的步兵。过州走县而不入,幸运的错开了敌军阿史那从礼的大队人马。已达渭水以南一带楼观山区。

并且照搬了我面授机宜的诸如打土豪分田地之类的那套敌后作战的说辞,藏兵山林,以山区为托,展开活动。在金明、丰林等县袭杀了新任的伪官和举城投降的县令,抄了好些据说“从逆为恶”的大户,取得淄粮财货大散于民,得从者众。又收拢些各州县逃还乡里的散卒,一时声势大振。

好在还谨记所嘱游击之要义,只募了些自备马的或自身善骑的健勇,依所长,编列若干,以地方士人为前驱向导,轮流分兵四出。轻骑快马,接连袭取了关内道、京畿道,散落叛军小股人马和粮队,对运输队往往只烧不抢,即战即走,贼军援之不及,竟被引出,反又平了几处驻军薄弱的据点。

这罗先祖籍幽州,据说将门之后,也有些手段,编练号令严明军纪,严防奸细做的不错。虽然多是乌合之众,却被整治的有声有色。那些游击理论被发挥的甚好,散置多处营地,经常变换,以乡民为耳目声息,各队所出任务,互不了解,防备走漏。而且每有行动,也只取少数从贼的开刀,那些沦陷敌后县乡,被抄杀的多了,附逆之官属、大户始人心惶惶,也见打开了些局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